中山市开展“残健共融”系列活动 转变帮扶角色 推动精准助残

南方日报 2018-12-05 07:20

11月28日上午,广州、香港、深圳、顺德等地的残障学生在中山市特殊学校进行足球比赛。

南方日报记者王云摄

12月2日清晨,为迎接“国际残疾人日”,400名残障人士齐聚中山市全民健身广场,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残健共融,其乐融融”的中山市残疾人趣味游戏运动会暨服务残疾人集市活动。

轮椅上的残障朋友各自穿着鲜艳的橙黄色队服,当日的全民健身广场俨然成为他们展现才艺的舞台。在融合中参与,在参与中融合,“残健共融”活动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社会的大门。

南方日报记者郎慧

“残健共融”鼓励残障人士多出门

射击、保龄球、乒乓球……在趣味游戏运动会上,残障朋友积极尝试各类运动项目。当天,不少市民也参与其中,主动为残障朋友服务。

“这次活动希望鼓励更多残障朋友走出家门,平时大家聚在一起机会不多,本月全市还有更多的"残健共融"活动将陆续开展”,中山市助残服务促进会会长周恩泽表示。

2017年6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出台《中山市残疾人保障办法》,从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等7大方面全面保障残障者的各项权益,在政策的框架下构筑起面向特殊群体的福利保障制度。

为推动中山市助残工作,今年5月,市残联还组织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市青志协、市康复协会等14家单位共同成立了中山市助残爱心联盟,合力打造能为残障者提供全天候精准服务的网络。

其实,早在“国际残疾人日”之前,各项活动已在中山纷纷开展。“想帮助家里治理白蚁、更换灯座。”对于残障朋友们的微心愿,爱心人士积极认领。

中山“残健共融”系列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珠三角地区特校体育联盟于11月28日至30日举行了校际运动会,为孩子们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连接听·爱心影院”在12月1日为听障朋友贴心安排了一场免费的影视盛宴,用精准服务鼓励听障朋友参与娱乐活动。

“普特融合”交流实现双向受益

本届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联盟活动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8所学校的参与。自2015年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下称“中山特校”)尝试与珠海、深圳的特校创建联盟以来,校际间的体育赛事已举办四届。“学校一直在寻求和其它城市学校的合作,扩大孩子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这次运动会多亏广州、香港、深圳、顺德等外市特校的积极配合。”中山特校教师梁超洋说。

他还介绍,“普特融合”已成为当前特校的发展趋势,中山特校校运会开办14年来,“普特融合”的理念逐步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李园林是学校的副校长,并长期分管学校体育工作,见证了校运动会从无到有,14年来学校的每场运动会都凝结了他的心血。

作为分管体育工作的教师,李园林认为运动会上的竞技体验是体育课上难以感受到的。“不仅在运动场上,一个孩子从其它城市来到中山参与活动,这整个过程都是一场融入社会的体验。”他说。

多年来推进“普特融合”工作,李园林颇有感慨:“从前学校要挨个请普校来,现在则是普校主动找上门要求开展融合活动。”李园林把“普特融合”的意义形象地解释为“改变一生的遇见”,融合活动不仅使特校的孩子受益,更让普校孩子在成长的关键期树立起关爱与尊重的价值观。毕竟,只有理解才能有更多关注。

香港才俊学校与内地开展融合教育交流已有五年多,这次校长彭章球亲自挂帅带领师生来到中山参加足球友谊赛,他希望通过与内地特校的交流,孩子们能够体验到文化差异,主动自信地交朋友。

通过粤港两地交流,彭章球感受到了无论在师资配比亦或硬件设施上,内地特校拥有更充足的资源。“今年,我们还会带孩子们去北京和南京的学校做交流,鼓励他们走出去多接触社会。”

精准助残改善听障人群观影感受

听说12月1日上午利和广场的京华影城有专门为听障者放映的电影《憨豆特工》,邓女士就带着8岁的孩子来了。“去年11月,孩子刚刚植入人工耳蜗,看电影对他来说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人工耳蜗时常会令他感到头痛。”正因如此,每有动画片上映时邓女士都会感到遗憾。

这次在京华影城举行的“连接听·爱心影院”活动,中山市残联、市助残服务促进会以及聂医生听力连锁机构整整筹备了近3个月——为了让听障朋友舒服地看场电影,工作人员对影院音响的音量、清晰度等参数进行了多次调试。

精准服务是近年来助残工作的关键词之一,站在残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助残工作新共识。不仅如此,有针对性的多元化服务也汇聚了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京华影城副总经理张毅游表示:“我们也愿意为助残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在设备调试、影片选择方面以残障朋友的感受为第一位。”

当天,共63位听障者第一次走进影院,免费观看大片。主办方希望通过活动,让中山2000多名持证残障者能够“接触世间百态,融入美好生活”。

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咨询师周定芬认为,这类具有持续性、强调娱乐定位的创新助残服务,比常规帮扶更有针对性,是对心理的慰藉。投身听障服务近10年的黄华清也为这次活动点赞,他曾是耳鼻喉科医生,也是主办方之一聂医生听力连锁机构的负责人。“这次活动体现了对细节的优化,尽管影片有字幕,现场安排的手语志愿者更能增强观影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周恩泽强调,要在助残工作中进行角色转换,“帮扶工作应站在"供给侧"角度而不是以"我帮你"的姿态,针对性与持续性是收获长期效果的关键,此外还要贴合残障朋友真正需求。”为了加强助残工作的持续性,类似观影活动将坚持每月举办两次。

新闻推荐

无偿献血13年总量超13万毫升 中山福彩屈泽年被称为“中山献血第一人”

2005年以来,屈泽年累计献血204次。|一线风采|南方农村报讯为庆祝福彩双色球游戏发行十五周年,中国福利彩票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