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砥砺奋进 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纪行
40年,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新时代,发展进步风正帆悬。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新华社派出五路专题采访报道组,分赴近20个省区市,围绕新发展理念,到基层一线、到群众当中,发掘创新的活力,追踪协调的进展,寻找绿色的希望,感受开放的气魄,见证共享的喜悦。
新发展理念直抵人心
我们的小分队一路行走,从北到南,由西至东,去改革前沿,到开放高地,进园区基地,访工厂乡村。
采访对象中,有年逾八旬的科技工作者,有正值壮年的企业家,有80后创业追梦人。无论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还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的共同感受是,人的思想观念进步改变了国家的前途命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开放源自伟大觉醒,思想解放的浪潮冲破旧观念的枷锁。进入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新发展理念成为继续推动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我们在南京采访了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他说:“改革开放前,我身边有创新意识的人很少,那时能有人接触并学会新技术已属不易。”
如今,创新基因已融入年轻一代的血液。在苏州和无锡,不少青年企业家的父辈也是创业者,他们称自己为“创二代”。
如果说创新发展成为一种行动自觉,那么绿色发展也正在成为广泛共识。
一路行进,我们采访到一个个绿色变迁的生动故事、典型案例,其背后是从干部到群众对绿色发展准确而深刻的认知。
在福建三明,当地人过去说“一年吃进一块砖”。在石家庄鹿泉,当地人过去说“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
同许多城市一样,两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污染,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
共识来自认同。新发展理念对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为什么发展这些根本问题,进行了科学概括,因为深得人心,必然深入人心,最终化为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
新发展理念蔚为大观
我们的小分队探寻历史的足迹。
在四川广汉市向阳镇,我们结识了48岁的钟敏。1978年秋,临近的金鱼乡实行包产到组,当时的向阳公社也在悄悄变革。1980年4月,钟敏的父亲摘下了公社的牌子。随后几年,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乡镇企业枝繁叶茂。钟敏说,这是被穷逼出来的。
40年前,改革创新多出于被动,不改就是死路一条。40年后,改革创新更是一种主动,改是为了更好发展。
从向阳镇驱车一小时,我们来到省会成都。此时,西南交大正在进行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革,让科研人员享有职务发明的部分专利权,而之前所有职务发明专利归单位所有。
西南交大科技园副总经理康凯宁说:“改革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学校的专利申请量大幅上升。”
我们的脚步从农村到城市,从田间地头到企业车间,从平原高地到河流湖泊……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所识之人,无不展现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蔚然成风,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万千气象。
在一次次难题破解中,我们看到了新发展理念的鲜明导向——
新发展理念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直指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聚焦难点中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在福建南平,“生态银行”对碎片化生态资源收储整合,转换成集中连片优质高效的资源包,引入有实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投资运营,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一份份民生获得中,我们看到了新发展理念的鲜明价值取向——
一路走来,我们无时无刻不被一幅幅生动的民生图景深深感染。在大山深处的贵州赤水,曾经不起眼的竹子得以重生,为农民带来意想不到的财富;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乡村文化建设改变了村风、民风,带来了推动乡村振兴的春风;在开放前沿的广东中山,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的探索,让更多外来打工者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放眼神州,各地正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努力尝试,找到谋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指引未来
新时代的中国,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苏州工业园区,一尘不染的实验室里,一排仪器24小时不停地对小鼠大脑切割成像,从而得到目前世界上最清晰的哺乳动物脑图谱。
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年仅30岁的主任助理甘霖告诉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对超算研究进行布局,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夺得世界超算运算速度第一名。
在武汉一个山洞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了30多年引力常数测量,最近获得世界上最精准的结果。
——面向未来,只有保持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定力和决心,伟大梦想才能变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浙江走访了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袜艺小镇等特色小镇。无论是现代感极强的信息产业小镇,还是极具历史韵味的文化小镇,特色小镇以“小而美”的形态,实现了城乡之间的诗意联结。
我们了解到,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5,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度达到91.6%,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面向未来,新发展理念内涵的丰富和升华对实践提出更高要求。
“参与感也是获得感。”广东中山市委政法委群众工作科科长易剑说,“改革开放40年,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让大家参与共建共享,既能让他们客观地看到发展中的短板,又可以贡献个人智慧和能力,从中收获幸福感。”
采访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新发展理念的光芒璀璨夺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晏飞通讯员戴必俊周丽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在同学们的载歌载舞中得到艺术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