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起之秀中山的启示 完善产业链 实现集群优势
■观察眼
中医药产业在惠州生根已久,惠州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中药企业的生根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在博罗县内的罗浮山、象头山等山脉和广大丘陵地带有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最新统计显示,山上有植物3000余种,药用植物便有1200多种。
凭借丰富中药材资源和扎实产业基础,又有政策扶持的客观利好,惠州中医药产值正以每年超30%的速度增长。作为现代健康产业的重要一环,惠州中医药产业成为备受关注的朝阳产业。
然而,相比起步更晚的中山,惠州中医药产业至今未能形成集群效应,围绕中医药产业也未能形成具有强大经济增长带动力的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以及集聚发展策略,或许是中山中医药产业发展对惠州最重要的启示。
2011年,中山在南朗镇投资建设首期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力图打造一个以生物医药、中医药为核心的健康产业集聚地,形成更加完善的医药产业链条和健康服务业体系。截至2017年,中医药城的产销值接近50亿元。
同样拥有众多中医药企业的博罗,药品年生产总值不到20亿元。中山如今拥有首个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全市集聚健康医药企业近300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以上医药企业8家,上市公司12家。健康医药产业成为中山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因此,惠州要振兴发展中医药产业,不仅需要中药企业自身努力突破研发、人才和品牌的瓶颈,更要打造产业平台,聚集一批有研发能力和规模的健康医药企业,打造一条全过程、具有生命力的中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从另一个维度来看,中医药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技术要素的产业,唯有用集聚发展带动规模效应,才能不断吸引高端研发人才,形成中医药产业持续的创新原动力。
廖钰娴
新闻推荐
气温连日下降,紫马岭公园动物御寒有招 长颈鹿用“床垫” 黄金蟒“叹”空调
黄金蟒在有暖气的“空调房”里睡大觉。本报记者缪晓剑摄本报讯(记者梁东麒)连日来,中山市气温明显下降,日最低气温更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