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年成为传承改革文化的生力军
□党西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继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优秀传统,梳理改革开放的精神,理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关系。既不能走改弦易辙的邪路,也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要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为改革开放储备丰厚的精神营养。
继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建国初期,我国经过长期的战乱,亟待恢复生产。中山市(时为中山县)沙仔村的青年,发扬了革命主义文化,发挥突击队的先锋作用,在抗击咸潮、借地育秧、挖泥育肥等方面奋力突进。这些青年突击队员发展了生产,建设起美好家乡,并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当时的工农业各个领域的发展。1955年毛泽东对中山的青年突击队做了肯定:“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因为毛泽东的批示用四个“最”加以强调,所以被后人认为是“四最精神”。
在解放初,建设一个崭新的家园是摆在中山人面前的大事,当时主要是要解决最大的民生问题,是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在建设中,中山人民能够发扬革命文化中不怕困难、勇于战斗的精神,并且将这种精神融汇到当时的建设中去,形成了以“四最精神”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先进文化为改革开放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发扬改革开放时期的优秀文化
改革开放充分继承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山人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辛,在工业化道路上持续探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改革开放的40年,中山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这些人口大多以青年人为主,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口和人才红利。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格局。香山文化充分容纳了东北、华北、华中和西北等地的文化形态。将岭南文化特有的积极开拓、勤奋务实和外来文化的各种优长充分结合起来;将海洋文化的开放包容和陆地文化的内敛稳健结合起来,并融入到一起,形成了中山特有的多元包容的文化格局。这种包容性的文化逐渐培育出中山人务实创业、积极有为,刚健不屈的文化品格。
新时代要创新性地培育青年文化
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艰苦奋斗的宝贵财富不仅不能丢,并且要融入到新时代的文化基因中去,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首先,推进青年群体对优秀文化的继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改革开放的先进文化是我们的繁荣之基,这些都成为我们发展的信心之源。文化的活力在于创新,要创造性的活化这些优秀文化,推进新时代的发展;要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培养出青年人对国家、民族、家园的深厚感情和深刻的认同;要让青年人所代表的文化既能继承深厚传统,又能焕发活力。
其次,重视青年群体的创新力量。新时代,我们的发展已经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目前中山大量的创业者都是青年人,他们独特的奇思妙想,能够一往无前的把自己的精力用到工作之中。青年人更加开放,他们缺少条条框框的限制,善于尝试新鲜事物,善于突破,能有新思路、新方向和新动力。青年人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快。他们在消费、创业和创新领域中体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以至于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表现出一种长辈、老年人向青年人学习“新经验”的趋势。就是因为青年人在许多方面体现出的较强的引领能力,带动了各个群体。
最后,发扬朝气蓬勃的、面向未来的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青年阶段是个人的重要阶段,个人理想奋斗的起源在青年阶段;青年人承担着家庭兴旺的未来,是家庭幸福和美的希望;青年人更是承担着祖国繁荣的责任,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梦想。
当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四最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的拼搏精神并不单指青年人,而是指青年人所代表的朝气、勇气、胆识、心态和毅力等。这一些优秀的品质已经成为中山的优秀文化遗产。历史已经过去,但是精神长留。新时代要以旧为新,让旧的文化滋养新时代,并注入到发展中去,创造出更大奇迹。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教授)
新闻推荐
■草莓采摘视觉中国图■海边观鸟视觉中国图好些读者都会对周末去哪里玩,纠结不已。去东莞周边吧,很多地方都去过,也都熟悉,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