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社科联与中山出版公司举办社科普及阅读“对话创客时代”文化沙龙 聚焦青年创业 共话创客生活
社科普及阅读系列文化活动自9月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场主题文化沙龙,不仅包含社科普及丛书的阅读和国内外文艺作品的鉴赏,还紧跟时事,研究热门社会现象和话题,切合时代特征关注实际问题,在营造良好社科阅读氛围的同时,为社会大众提供新见解、新指引。
创客时代创新、实践、分享是创客的特质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从此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从事创业教育与创业创新研究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姚晓波和卢卓从创造感和幸福感的角度,结合创业创新教育的体会,编著《创客走进生活》一书。
《创客走进生活》立足有意创业的群体,从创客内涵、实践活动、文化思维、创业模式、创客教育等角度,介绍创客、创新、创业和国家相关政策,重点普及“创客”基本知识,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共享性和科学性。
交流现场,姚晓波和卢卓介绍,“创客”,不仅包含基于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等的高科技达人,还包括艺术家、设计师等其他劳动者以及在诸多领域中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即泛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的共同特质是创新、实践与分享,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人,相反,他们有着丰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在创新能力占据各领域高地的发展态势下,中山正积极投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市社科联主席胡波指出,中山的民营企业家众多,创业创新氛围活跃,中山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取得一系列成绩,离不来无数创业者敢闯敢干。在新的发展环境和时代要求下,中山将获得更多发展资源、更紧密的国内国际交流合作,更灵活的人才、信息、资金、技术流动,这为创业带来良好的资源和市场,创客们应充分发挥创新、实践、分享的特质,汇聚一起相互协调,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将爆发巨大创新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强大推动力。
创客创业专注和积累在创业中十分关键
企业代表、中山弘木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华和学生创业代表、中山市嘉诺时代视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嘉伦做客文化沙龙,与现场嘉宾观众分享创业经验和心得,重点提及两个关键词:专注和积累。
林伟华说,从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后,他发现中山的特色产业红木家具制造业虽然拥有广大的市场,但缺乏宣传推广和营销的平台,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是重要的商业推广渠道,他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专注红木家具行业,为红木家具做品牌策划及推广服务的实效传播。2007年他创办全国红木家具行业门户网站——中国古典家具网,2009年创办红木家具经销采购专业刊物《品牌红木》,之后发起成立了品牌红木家具经销商联盟和红木家具O2O平台——红木云。“人不能想着同时做很多事,眼光太分散,只需专注做一件事,坚持做好做精,做出优势和特色。”
林嘉伦是在校大学生,也是卢卓的学生,他坦言从大二开始便萌生创业想法,从一台相机开始做起,接活动拍摄、拍照宣传等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熟悉文化传播这个行业,同时也注意积累人脉等社会资源,慢慢地从活动拍摄发展到广告、组织、策划文化交流活动、会议及展览服务、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品牌策划推广等众多服务项目,团队也不断壮大,于2017年11月成立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创业,尤其大学生青年创业,积累的过程很重要,积累的同时也在增强自身实力、为今后的发展蓄力。”
创业教育
给予大学生专业指导
和创业创新空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卢卓和姚晓波致力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帮助指导过许多大学生创业,在创业创新方面也颇有研究。谈及创业教育时,卢卓说,从创业教育角度谈大学生创业,无成功失败之分,都是一种学习和积累,“学校鼓励大学生青年创业创新,但任何事都有风险,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专业指导,在校内的实践平台试验可降低创业成本。”作为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卢卓介绍了学院创业创新的发展情况,同时他提出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太多资金未必是好事,“大学生创业不要想"高大上",慢慢积累从点滴做起,当达到市场化操作要求,有资金驾驭能力后再筹措更多资金以支持长远发展。”
姚晓波说,在学校主要是传授创业的方法,拿到第一桶金后可以分析并慎重选择市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学生都是从零做起,就算失败也不可怕,要有重新再来并做好的信心,未来是美好的。”他坦言,在学校由课程教学、实践机会、老师指导,毕业后有良好的青年创业平台和政府政策支持,这些都有利于规避风险。
在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同时,“过来人”林伟华提醒创业青年,不要盲目创业,毕业后是否创业要根据自身能力、运营能力和市场情况而定,选择创业前要先对行业有所了解,在实践中弥补自身不足,提高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市场化运作的能力。
活动最后,胡波作了简要总结,他肯定了社科普及活动不仅要普及知识,还要普及观念和精神的重要性,他说,这本书和交流活动与大家分享了创新创业的案例、理念,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让社会科学知识走进生活,让中山创业走向世界。针对年轻人,他提出读书、思考、创新、落实都是必要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开创精神和实干精神。
文/见习生王欣琳本报记者冷启迪图/由中山出版提供
新闻推荐
陈伟坚本期人物十年前,老家在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陈伟坚幸运地被中山市公安局录取,成为坦洲镇公安分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