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方“嗅商机”入平台 需求方找资源解“焦灼” 中山市“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张,力求以共享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人才、缺资金等难题

中山日报 2018-11-23 04:41

昨日,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揭牌仪式在中山美居产业园举行。图为:中山产品展示区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暨猪八戒网中山“互联网+”产业共享服务中心揭牌。近年传统产业竞争力逐步下降,增速不断放缓,企业自身转型既迫在眉睫又充满困惑。为此,中山也在逐步探索“公共服务平台”模式,以共享的模式,为大量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创新“赋能”。猪八戒网集团副总裁卢轶男表示,平台正式运营后,将把目前中国最大在线服务交易平台猪八戒网的全球资源,链接到中山产业中来,用“互联网+”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解决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的共性难题,帮助更多企业分享创新的红利。

企业突围的焦灼与机遇

中山慧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靖华一早前来签约,成为中山服务中心的服务商。陈靖华一年多前创立网络科技公司,在服务客户时,嗅到一股商机——越来越多只管生产销售的工厂,已在急迫寻求通过设计包装和对外销售培训来突围,原来工厂只管生产,现在既要生产又要销售,对设计和服务的需求骤然增加。因此,陈靖华半年前注册成立了这家文化传播公司。因大学时代创业时已使用过“猪八戒”网的资源,当时是作为需求方到上面寻求服务资源,体验过平台精准对接的模式,因此这次他果断作为“服务方”加入了平台,以享有更多的精准对接“需求方”的机会。

陈靖华“嗅”到的商机,在猪八戒网后台数据库也精准显示。猪八戒网集团副总裁卢轶男告诉记者,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的平台数据显示:电商开发设计需求,是前一个年周期的25倍;品牌提升需求是7倍;智能制造是10倍。这说明了,越来越多有着丰富代加工生产制造的企业,正面临转型,因缺乏知识技术人才,转而向平台发布需求。中山情况大抵与上述大数据相同,中山企业对平台服务的需求量在广东排前五,频次需求最多的是电商服务、小程序开发、工业设计等。

佛山市典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泽河也赶来中山考察,他有意向加入中山的平台。他的公司在顺德,实际上有4成的客户来自中山。前些年,钟泽河“挨个工业园区逐个敲门”上门找订单,2015年随着当地工业设计机构的增长,公司一度遇到瓶颈。他们调整思路,进入猪八戒网,链接了全国各地客户,设计领域也从小家电逐步拓展到汽车内饰、医疗器械等。

让人才红利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企业求变的“焦灼”上升和服务供应端的“寻觅商机”,正反映了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状态。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传统产业竞争力逐步下降,增速不断放缓,企业急迫需要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创新优化,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化需求。

正式落地的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能否以“共享”的模式,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的创新难题?对此,卢轶男介绍说,猪八戒平台已集结1300多万的专业服务人才,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的模式,恰好是以互联网协同的方式,将这些资源链接到中山,对接本地产业集群需求,帮助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价值。

她以小家电行业举例说,中山在生产制造方面扮演重要一环,制造企业要从过去代工、贴牌逐渐发展自己的品牌,缺乏的不是加工生产的经验,而是创新型和技术型等知识型的人才,找谁来设计,怎样的产品是市场需要的,如何招人,是企业面临最大挑战。通过共享平台,企业需求端和人才服务端实现“嫁接”。服务人才不用来到中山就可获得“项目”,企业不用“养”人就可解决需求,不仅降低了企业创新的成本,也打破了局限当地的资源空间。

除了链接资源外,平台“在地化”的服务还将体现在“大数据”方面,例如根据产业当中企业的能力,各取所长,分层发展,有的孵化品牌、有的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这些数据反馈的趋势,也会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帮助企业转型提供参考。此外,平台也服务和孵化“供应端”,对本土服务商和服务人才而言,可借助平台实现“走出去”壮大发展;对外地的服务商和人才而言,了解产业需求后,也可落地到中山为集群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新闻链接

中山市“互联网+”共享

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该平台由中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共享设计服务和智能制造为主导,依托猪八戒网的互联网平台技术、大数据沉淀、运营体系,针对中山市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设计资源有效衔接,提升产业设计端附加值。

据介绍,平台运营后,将充分发挥猪八戒网优势,以共享设计服务为主导,通过聚集一批优秀设计企业、对接一批需求企业、推动一批设计成果成功转化、培养一批设计人才、举办一系列大赛活动、提供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服务,将形成设计与制造资源开放共享、企业需求对接、设计企业和人才集聚、设计成果成功转化的“六个一”格局。

文/本报记者黄凡

图/本报记者文波

新闻推荐

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工作电视会议召开,到2020年 全省将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

本报讯(记者柯颂)11月21日,全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工作电视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