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职教品牌 育一流工匠 中山教科公司致力打造四大平台,创新模式培养产业新型人才,助力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山教科投资建设的中德合作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员们在培训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11月8日晚7点44分,中山民营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股人陈炽昌拟将所持公司股份3280万股(占总股本的5.18%),转让给中山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山教科”),交易价每股5.97元。转让后,中山教科将持有公司5.18%股份。正是这份公告,让中山教科这样一家市属专业公司为更多人所知。中山教科成立于2016年,直属于中山市国资委。公司此举,正是履行国企社会责任,落实中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化解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统一部署采取的实质行动。
“中山教科致力于建设教育与产业结合平台、国际职教合作平台、全国职教聚集平台、教育与资本融合平台,全力打造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高端职业技能人才支撑点,为新时代广东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山样板",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输送优秀的"大国工匠"。”中山教科总经理陈泽表示。
培训基地开国企运营先河
9月3日,中山教科投资建设的中德合作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简称“培训基地”)迎来了2018级中德实验班第一批新学员。虽然成立还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山教科在推动新型人才培养上,已经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2016年12月30日,中山教科正式注册成立;2017年3月28日,中山教科启动培训基地建设;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山教科依靠刚刚组建的仅十余人的团队,成功公开招标采购价值3000余万元的设备仪器;遴选优质中高职学员共257名;公开招聘师资10名,并完成德国“双元制”教学法培训;结合中山产业需求开发“双元制”本土化课程12门;监督业主方改造场地13000平方米和学生宿舍56间。
培训基地的培训师为了有效衔接教学项目,加班加点加工教学准备件,并备课到深夜。有了设备上的高投入,再加上“高标准”、“高强度训练”、“高质量师资”,培训基地形成了独有的“四高”特色。
2017年9月11日,2017级中德实验班开学典礼在培训基地举行,迎来首届学员。中山教科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东凤镇理工学校、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南朗理工学校共八所中高职院校合作开设中德实验班。仅一年时间,办学成效就获得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目前中德实验班两个年级共有近600名学员的规模,目标是培养技能人才的“特种兵”。
培训基地是全国首个由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的“跨企业、跨学校”培训中心,这在国内是创新之举,培训基地正在探索一条一流工匠的培养路径,为中山的产业发展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提供人才资源,力促中山的职教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双元制”模式培养新型人才
培训基地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据介绍,“双元制”教学分为三级:一级培训(技工教育)、二级培训(技术员、工长)、三级培训(双元制大学培训)。由于培训模式和考核标准与国际接轨,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技能的技术人才,可以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培训基地负责人刘大力拥有30多年德国“双元制”教育经验,培训师则多是从企业生产一线择优招聘的“双师型”能工巧匠,人均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在今年9月13日至15日举行的“2018年广东数控铣工、模具工、焊工职业技能竞赛暨创客湾区中山火炬开发区工匠大赛”上,培训基地的培训师张青山、王光雄和来自中山、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九个城市的近百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二人分获模具工组第6名、第9名,展示了培训基地师资的雄厚实力。
培训基地重视学员管理和德育教育,致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同时,培训基地扭转了传统职业院校理论、实训课程时间安排,学员就学期间约有2/3的时间在培训基地参加全天模拟企业生产的实训,工学交替、项目导向、模拟企业生产的教学模式使学员始终保持学习热情,训练强度的提高,提升了学员的实操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在学校学理论、再去基地培训实践的模式能让我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现在一周大概有几十个学时实践,几乎人手一台设备操作,动手时间充裕。”来自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17级机电一体化中德班学生李世淇在培训基地实训后表示。
努力打造中山职教品牌
作为中山首家涉足教育行业的国有企业,中山教科肩负国企社会责任,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中山教科成立以来,立足培训基地的优质资源,主动对接社会资源,积极拓展社会培训市场,推动社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自我提升,为中山产业发展培养人才,努力打造中山职教品牌。
6月4日至8日,中山市岐江名匠520培养工程机电类专业教师研修班在培训基地举办,来自全市直属中职学校近30名机电类专业教师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由培训基地负责人刘大力和具备丰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经验的资深培训师以及西门子公司工程技术专家主讲,并安排了实操训练和到知名企业参观。参训教师表示,参加本次培训不仅开拓了眼界,还在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上受到很多启发,希望培训基地今后多举办此类培训。
本次培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培训基地实现职教师资培训功能,为打造“五位一体”高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平台奠定了基础。今后培训基地将引入国际化的师资培训标准,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为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
职教师资培训是中山教科的一种市场化探索,中山教科还准备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培训,针对市场紧缺或供给质量不高的技能人才培养方向,打造标准化、专业化的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采用线上理论课和线下实训课相结合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利用有限的人员和场地资源,最大程度为社会培养合格紧缺的技能人才,推动职业培训向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中山教科董事长王永靖正在甘肃武威挂职,为了对当地进行帮扶,中山教科已与武威相关部门进行对接,计划为中高职学生第三年的实习提供定制化培训,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快速进入角色,此举也将为中山生产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支持。
8月2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18〕40号)正式出台,就进一步深化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出实施意见,这一政策利好将有力推动培训基地的发展。中山教科将顺应趋势,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发展助力,树中山职教新品牌。
相关资料
中山市国资委是由市政府授权,履行市属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特设机构,对中山市属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管理。目前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包括4家市属营运集团公司、4家专业公司,同时对两家市属新闻单位资产运营进行监管等,具体包括市属各级全资和控股企业165家,其中全资企业112家,控股企业53家,市属国有企业员工达13000多人。
文/图黄启艳唐雯
责编:陈吉春视觉设计:彭晓光
新闻推荐
2014年,中山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了中山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