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涌漂浮物清理形成长效机制 城区日均清理漂浮物约10吨
本报记者李丹丹
■城区每天清理约10吨水面漂浮物
当日下午,在华光路岐江河保洁码头上,一艘保洁船正在河面上打捞水面上漂浮的塑料袋、树叶等垃圾。据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黎炳成介绍,目前中山市中心城区已经将水面漂浮物清理打捞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落实专门队伍负责水面日常保洁,建立水域保洁长效机制。据悉,中心城区按照保洁范围分在岐江河上为两个标段,通过两家作业公司负责水面保洁。其中中山港水闸到中山三桥为一个标段,中山三桥到板芙水闸为一个标段,每天平均从水面上清理的垃圾约10吨,都送往中心组团垃圾处理基地处理。
广东乐德环境科技公司项目经理冯火友告诉记者,该公司负责中山港水闸到中山三桥的保洁范围,另外还有城区14条与岐江河相连的内河涌也要进行水面漂浮物清理,每天打捞的垃圾约5-6吨,基本上每天有30艘打捞船在水面上作业。
黎炳成介绍,在城区河面保洁质量上,市环卫处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如扣罚标准,发现动物尸体、超过1平方米漂浮物、作业人员未穿工作服作业等都有相应扣罚,督促作业单位高质量完成河面漂浮物保洁任务。
■近年来河面漂浮物逐渐减少
记者在华光路岐江河保洁码头上看到,一个中转站堆放着保洁队运回来的垃圾,有塑料袋、瓶子、树叶等。冯火友告诉记者,他们目前主要采取堵、截、捞等方式清理水面漂浮物,“与岐江河相连的几个内河涌交汇处,我们都设立拦截网,每天对拦截网清理两次,将水浮莲等拦截在岐江河以外,防止其他地方的垃圾漂流到岐江河。”对于河面上零星的垃圾,主要采用环卫工人进行水面打捞,保证河面上漂浮垃圾及时清理。
冯火友负责清理岐江河近20年,他告诉记者:“近年来河涌漂浮垃圾已经逐渐减少,一方面是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往河涌丢垃圾的行为减少了,另一方面是中山全面推行河长制,镇区河涌垃圾在逐渐减少,水浮莲等垃圾也得到及时清理,我们清理的漂浮垃圾也相应在减少,以往见到的动物尸体也在减少。”
新闻推荐
2018年中国·横栏花木博览会暨第二届华南(中山)花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进入布展阶段,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亮点 突显9个“新” 推动产业新发展
“2018中国·横栏花木博览会”目前已进入布展阶段。图为该镇六沙村一花木场,花农们正在忙着搬运着小花苗。本报记者余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