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开业一年 就诊人次逾千 过半是青少年

南方日报 2018-10-12 06:35

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自去年末开业以来,就诊人次过千。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音乐治疗师李林森擅用吉他、古筝、钢琴等乐器。

伍杰摄

“心理障碍有季节性特征,如每年9月的开学季,青少年来访者就特别多。夏天气候干燥,神经系统较活跃、肌体畅通,是躁狂症的高发期。而春天则常常是抑郁症的发作期,伴随着焦虑和抑郁。”在逸仙湖公园内,数位市民正聚精会神地听一个身穿白大褂医生的讲解,在他们的背后,立着数十块关于心理卫生知识的展板。

10月10日,是第2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联合中山市心理卫生协会举办了心理健康科普周活动,市民不但能在现场接受心理咨询、心理评估,还可以参加音乐治疗体验、心理健康知识竞答。除此以外,在逸仙湖公园还设置了科普长廊,以展板的形式向市民介绍心理卫生知识。

据悉,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心理保健治疗中心主任张文蔚介绍,至去年末开业以来,就诊人次过千,其中青少年占半数以上。患者需求量大且迫切,但专业医生、机构却有限,心理障碍人群很难得到系统治疗,市心理卫生中心的成立让这样的状况得到缓解。

撰文:伍杰

想做心理治疗,却不知该去哪儿?

“开学第一天就说不适应,现在已经没上学一个多月了,想带孩子去做心理治疗,却不知道去哪里好。”卫生中心现场,一位参观的家长说,原本想带孩子去看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但是怕医院人多让孩子抗拒,而去收费极高的私立机构,又担心其不够专业。

笔者从中山市各大医疗机构获悉,近年来,求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明显增加。在市心理卫生中心的沙盘治疗师陈诗雅看来,公众意识的提升,对预防治疗至关重要。但专业医生人数少、患者需求大,成为儿童青少年乃至各类人群心理健康问题面临的最大困境。

目前中山的大型综合医院和镇区医院,大都开设有专门的心理或精神卫生门诊。“就诊人数多,根据中心的统计,市内公立医院的心理科每个医生每天的门诊量起码30个以上,部分甚至可以达到80个。而心理治疗需要时间,单次治疗在45—60分钟左右,因此很难保证提供足够时长的心理治疗。”张文蔚说,市心理卫生中心的成立,一方面希望缓解市民对心理治疗的需求,一方面希望将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分家”。

心理障碍几乎人人可能遇到,如学习压力大、情感纠纷、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又或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容易演变成为心理障碍。而精神疾病是指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而在综合医院,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往往都归纳到同一科室处理,“无论是患者和家属都有天然的抗拒,进入精神科门诊是很困难的一步。实际上,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不同,但两者之间有联系。在医院,来就诊的市民都被叫做病人,而在心理卫生中心他们被叫做"来访者"。”

2017年年底成立的心理卫生中心是中山市直属的医疗机构,立足于非药物治疗,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为主,主要针对市民的一般心理问题开展服务。“心理卫生是一种高端的需求,随着经济、人文的发展而显露出来。把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分开,有利于老百姓接受,也便于开展专业化治疗,医保和社区药物减免政策在这里都适用。”张文蔚介绍,中心业务覆盖心理健康培训与教育、心理疾病普查及早期干预、心理健康科普与宣教、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危机干预及专业队伍培训等领域。

知晓度不高,关注心理卫生仍须推广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也是宣传高峰。近期的心理热线肯定会很繁忙。”市心理卫生中心的主治医生胡俊武感慨,近年来中山市民对心理卫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心理治疗的认可也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年轻的80后父母,他们对子女成长更关注,也出现过学生主动向父母提出去找心理医生进行治疗的案例。“整体来说,市民对心理卫生的知晓率仍然偏低。”

据了解,市心理卫生中心开业前作过一次评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中山市有常住人口约312万,而全市罹患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口约有54.6万。按全球抑郁症11%的发病率估计,市内潜在抑郁症状的市民可能超过30万。

“心理卫生的推广和发展需要更多脑洞大开的想法和创新。”胡俊武说,为了此次心理健康科普周,市心理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为此前后准备了一个多月。在逸仙湖公园,摆放了数十个展板,介绍心理障碍常识和判断标准。10月10日上午,通过网络平台,市心理卫生中心做了一场视频直播,胡俊武带着观众走进每一个治疗室,了解心理健康问题是如何形成、又是怎样治疗的,截至当日中午十二时,吸引了4.4万人次观看。

“点击量不错吧?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直播,市民应该会对心理治疗有更准确的了解。”胡俊武认为,提高市民对心理治疗的认可有一定难度,需要大胆的探索。“保密性是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是不少病人的诉求、也是治疗师和来访者产生信赖的基础。但同时,市民其实是对心理治疗有一定兴趣的,他们需要了解到真实的现场,保密与真实,往往是有所矛盾的。”

变化正在发生。张文蔚透露,下阶段市心理卫生中心将寻求与市内各学校展开合作。“现时每间学校都配有专职的心理老师,但我们希望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从治疗提前到防御。市心理卫生中心希望能与各校加强合作,对心理老师进行更多帮助和培训,帮助他们尽早筛查出有潜在心理障碍的学生。”

■相关

音乐治疗师:

弹唱一首《映山红》打开患者心扉

场上挂着休闲的壁画,地面摆着古筝、吉他、手鼓和沙槌等各种乐器,一名干净帅气的男老师弹着吉他,微笑示意“学生”跟上节奏……在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的音乐治疗室,总能看到这样温馨的场景。

目前,市心理卫生中心有8个治疗室,各具不同的功能,而其中的音乐治疗室是最受成年人欢迎的一个。

领唱的不是造诣深厚的音乐人,而是音乐治疗师李林森。他就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音乐专业,大二开始就接触音乐治疗,“音乐治疗适用于很多场景和症状,例如憋着一股气不肯说话的老人、有语言障碍的病患。”李林森解释,通过音乐的安抚和协助,可以慢慢改善病人的情绪问题、语言障碍、注意力下降等问题。“这在国外是一门发展得比较成熟的边缘学科,但是在国内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把音乐运用在治疗上,在国内并不多。作为一名音乐治疗师,不仅需要精通各类乐器的演奏及声乐的演唱,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医学知识。”

李林森说,即兴伴奏是音乐治疗当中的一个重要技能,毕业不久所接触的一个案例令他印象深刻:一位60多岁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婆婆,脾气非常暴躁。“头六次见面,一句话都没说完就被吼出去了。第七次,我什么都没说,拿着吉他弹唱了一首《映山红》,婆婆顺着音乐打起了拍子……”引导病人演奏或演唱,以达到具体的治疗目的,这就是音乐治疗师。

沙盘治疗室则是小朋友们的至爱,沙盘治疗师陈诗雅说,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通常无法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进而难以理解孩子的行为进入他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是通过沙盘,孩子可以表达内心世界。“沙盘就像一面窗,可以打开或透视青少年的心灵,通过它帮助治疗师及家长更好地解读孩子的内心。”陈诗雅说,沙盘在帮助展现内心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过程的推进,协助孩子疏解宣泄情绪。

在市心理卫生中心内,包括外聘专家、常驻医生和治疗师在内,共有40多名医护人员,除了不同类型的心理治疗外,也配套物理、药物等生理治疗。“最近有很多来访者都盼着经颅磁治疗仪回来。”张文蔚介绍,经颅磁治疗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电磁信号,可以调节和刺激大脑神经,对抑郁、睡眠障碍等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在个体服务方面,针对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产后女性及老年群体等出现的心理、失眠、疼痛等问题提供帮助;针对公务人员的常见心理压力问题进行个体/团体减压,必要时提供个体心理治疗;检出儿童孤独症患者并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此外,在今年年中,中心开通了24小时的心理干预热线,求助者可通过热线即刻接受干预治疗。

新闻推荐

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有新举措散居孤儿被纳入救助范围

新增对散居孤儿的救助条款,新增非本市户籍人员支出型医疗救助对象,对“支出型贫困”的标准予以放宽,救助力度提升。南都记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