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客运证见证运输行业变迁 卖咸鱼的杨锦辉成为中山民营客运首吃螃蟹者,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400多辆大巴的客运公司

中山日报 2018-10-09 03:28

老证件杨锦辉展示他的公路运输经营许可证。10月8日,在中山坚信汽车客运公司,杨锦辉翻遍了所有的柜子,终于找到了那张由当时广东省交通厅颁发的个体“公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这张是两年后(1986年)换的经营许可证,第一张是以村集体名义办的,没办法啊,当时国内没有先例,只好以村集体名义办了一个证,两年后才换成了我的名字。”杨锦辉拿起这张民营客运证,仿佛回到了改革开放最初的岁月!

第一张集体营运证

已年逾花甲的杨锦辉,出生于现今火炬开发区的茂生涌,30多年前,这里“好天硬如刀,下雨烂糟糟”。改革开放,祖国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当时最时髦的一句话是“路通财通”,因此茂生涌道路的糟糕成了瓶颈,制约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以茂生涌为中心,周围地区包括横门岛上的居民有近万人,茂生涌附近还有驻军。为了解决行路难问题,当地村民和驻军多次向县交通部门提出要求,希望能尽快开通石岐至茂生涌的公共客车。中山县交通中心的203车队接受了当地村民的要求,开通了石岐至茂生涌的公共汽车。

石岐至茂生涌20公里,简易的泥沙路土质疏松,经不起汽车反复辗压,雨天车轮一过,泥浆四射。凸的路面泥浆一到晴天晒硬又锋利如刀,汽车在凹凸的公路走过,极易损伤,司机都不肯走这条线路。县交通运输中心几经讨论,决定不再经营这条线路的客运汽车,由别的单位来承包。

正当人们为公共汽车停运而万分焦虑时,突然听到茂生涌摆摊卖咸鱼的杨锦辉主动提出来搞公共汽车营运。大家既喜又忧:一个卖咸鱼的会经营客运车辆吗?

当时全国仍不允许私人搞营运,于是便以杨锦辉所在的村“珊洲乡”办了张集体营运证。“不容易啊,这是中山的第一张民营客运证,我骄傲!”杨锦辉自豪地说。

第一辆民营公交上路

1984年12月1日,杨锦辉的第一辆民营客运客车广州643型车牌号45-21781的新型客车,终于开出了茂生,行驶在到石岐的路上。

民营公交营运的第一天,没有醒狮的敲锣打鼓,却吸引着众人的到来!这一天早上,还没到7时30分开车时间,36座的大客车早就坐满了乘客,客车开出后,沿途还有不少招手叫停车的人。

客源出乎意料的爆棚,客车开行不到10天,杨锦辉只好将客车班次由原来定为三班的,每天增加到五班。

那时的中山公路,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泥路或者石子路,经受不起汽车长时间的来去辗压,一个坑洼补平不到三天,又给压烂了。更要命的是汽车一天里爆胎、钢板断裂的事故不断,每天汽车都要捎上两三只备用轮胎,每天傍晚收车回来,杨锦辉都要把客车停在自己屋旁,匆匆吃过晚饭,又要换轮胎、换断裂的钢板以及把其他出现毛病的地方一一修理好,以保证第二天安全出车,而当一切基本保修完成,往往已是深夜……

杨锦辉的汽车客运事业发展非常迅速,至1998年,他已经拥有9辆营运客车,其中大巴1辆,中巴8辆,客运能力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组成了一个客车运输大队,可以承接大型的客运业务。现今,他的坚信大巴车,已经达到400多辆。

文/本报记者柯颂

图/本报记者文波

新闻推荐

财政每年多掏400万为重疾居民减压力 中山市修订后的《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将于10月18日起实施,标准有所放宽

政策全文可扫码浏览近日,中山市修订后的《中山市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将于10月18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