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孵化器再添一员,加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 共建大湾区科创高地的“中山路径”
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中山赛区上,获得一等奖的团队上台领奖。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时与势·开新局
走进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办公室,亮黄色的主色调和开放式的空间让人耳目一新。
“我喜欢比较有设计感的东西,外在呈现和理念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副董事长赵戎乐于向来访者介绍这个“时尚”的办公室。不久前,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刚被中山市科技局认定为“中山创客·国际孵化器”,意味着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山将有更多的业务开展,进一步打开中山和以色列创新资源的新窗口。
而另一方面,于2017年被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广东逸仙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仙科技”),在引进日本早稻田大学人机协作机器人创新团队之后,今年新动作和新项目也频频亮相——其引入的中山仰视科技有限公司的几个项目,与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合作进展顺利,双方将在医学智能诊断方面打开新的局面。
显然,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中山对接国际资源的步伐明显加快:2017年年底,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率代表团到美国旧金山湾区进行友好访问,在经贸、科技、人才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期间,中山市与伯克利孵化加速器——SkyDeck(天台加速器)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后者在中山开展“全球创始人计划”,为中山的初创企业提供加入国际加速器的机会,对接全球顶尖创新资源。
在新一轮开放发展中,中山市也将重塑其价值主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及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融入世界创新网络。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
1中山“国际孵化器”再添一员
“"双创"浪潮所带来的孵化器爆发式发展步伐目前已经有所调整,孵化器面临的转型任务并不轻松。”赵戎表示,“现在不少孵化器的主要营业模式依旧停留在向企业收租金上,能真正给初创企业带来融资、资源对接、品牌推广、人力供给等方面帮助的并不多。”
于是,用“孵化器”思维来培训孵化器,成为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重要业务方向之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在9月13日举办了一场“以色列及国际孵化器管理经营课程”,其核心内容,就是“用国际思维设计新一代高效孵化器”。
今年8月22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清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大力建设专业化孵化器群。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看准了这个趋势,利用在以色列的创新优势,为中山孵化器设计“高效”运转路径。在赵戎看来,这既能破解孵化器普遍存在过于依赖租金的问题,还能为孵化企业提供真正的“创动力”。
中山建设国际孵化器的步伐正在加快。2017年12月13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17年度广东省粤港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名单。在全省共认定的3家国际众创空间中山,中山市有2家单位榜上有名;一个多月前,经专家评审、实地考察,中山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中以(中山)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为“中山创客·国际孵化器”,中山国际孵化器再添一员。
与此同时,中山市与伯克利孵化加速器——SkyDeck(天台加速器)的“全球创始人计划”,也有了新的进展。在今年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山分赛区中,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就将本次赛事的优胜对象,纳入了与伯克利孵化加速器的合作计划里面——本届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队伍,有望被选为伯克利分校的第一批学员,往返机票、培训学费全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根据计划,中山“伯克利直通车计划”预计在今年12月启动第一批培训,这将直接推动中山市企业与国际资源对接、增强国际竞争力。
2以“湾区”视野谋划新型研发机构
今年7月,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与中山市共建的“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中山峰会上正式启动。
这是省内首家粤港高校合资的新型研发机构,也是健康医药产业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器。
两所高校在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共建创新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三方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三方各具特色各有优势:香港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广东药科大学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连接作用,以及中山市政府在空间载体和政策支持方面的优势,由此打开共建国家级国际孵化器、国家级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的局面。
这一次的三地合作,将重点打造科研用、诊断用、治疗用及预防用4大类单克隆抗体平台和抗代谢病产品,以及食药安评、保健食品、化妆品、光与健康、医疗器械5个健康产业工程中心,最终将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校企合作是“产—学—研”框架下的合作方式,早在2014年,中智药业集团就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了一项合作备忘录,就双方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技合作、异地注册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截至目前,双方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
中智药业集团成立了“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提供来企参观学习的机会。澳门科技大学则为中智药业集团提供了5期“两岸四地总裁MBA研修班”的培训,中智药业的主要营销团队成员及重点客户超500人次参加了培训。而双方共建的“澳门科技大学—中智药业集团中药质量研究联合实验室”,正联合开展中药质量标准相关项目研究。
今年1月10日,在广州召开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中山与澳门签署《关于共同创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区合作框架协议》,提出打造粤澳深化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及健康领域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生物医药研发集聚区、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国际一流的医疗科技服务集聚区等。
3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跟传统的机械臂相比,这个创新团队研发的产品,可以通过采用新的关节结构,减少电机负荷,增加机械臂的运动速度及控制精度;再者就是利用了敏感度高的接触传感器,预防机械臂与人或物体发生碰撞,更加安全。这个产品还采用手动示教的柔性化系统和关节的模块化设计,适应更加多样化的工作环境。”由逸仙科技引入的早稻田大学人机协作机器人创新团队,其核心成员张成、张险峰博士已经携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中山市研发和生产国内首个采用柔性系统的高精度人机协作机器人。
据了解,该团队所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安全性、精确度上有所突破,而且售价也有优势,大约比目前同类功能的机械臂售价低一半以上。目前,这一团队已经落户中山,并在中山参加了多个创新创业大赛,对产品的研发和未来的市场潜力充满信心。
事实上,以赛事连接资源,以资源带动项目落地,也成为目前中山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抓手之一。
“这次大赛的圆满结束,也意味着一个新合作的开始。”今年7月23日,在2018年香港科技大学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中山赛区落幕,中山市科技局局长尹明在会上表示。这次赛事,吸引了包括香港、广州、上海、台湾等地的创新创业团队。
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的东风下,中山也加快了与香港、澳门等地的互动与合作,与周边城市共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今年年初,中山市主要领导率中山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考察有关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创基地、文化地标等,进一步密切中山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
3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代表团回访中山,考察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
6月,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到访中山,同样前往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企业考察;
7月,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中山峰会在中山市举办,“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落户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
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视野,中山正通过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新闻推荐
日前,中山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举办的“知识产权创新实验班”开班仪式在学校厚德楼举办。有关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