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迎“七五”普法“期中考” 从“独唱式普法”向“合唱式普法”转变
近三年,中山市积极搭建“1+N”普法制度框架,强化督导、落实责任,推动“七五”普法工作形成良好开局。陈娟摄
近日,中山市举行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经历三年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中山迎来“七五”普法工作的“期中考”。
2016年3月25日,中山市举办了“"七五"普法·共建和谐中山”暨“防诈骗·懂防范”法治宣传系列活动,标志着中山全面启动“七五”普法活动。经过近三年努力,中山市普治并举,积极搭建“1+N”普法制度框架,抓住重点,聚焦宪法,推动法治宣传提质增效,创新思路、强化品牌,强化督导、落实责任,推动“七五”普法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开局,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撰文何伟楠陈娟郑燕妮陈雪薇
1建普法责任清单推动部门普法“合唱”
要想做好普法工作,首先需要处理好由谁普法的问题。
2016年9月,中山市出台“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方案,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定宣传时段表,推动各级各部门自觉承担普法责任。这一工作方案的出台,成为中山大力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工作的重要风向标。
今年5月,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又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普法工作机构要建立报告评议制度,每年选择5个具有执法权、司法权以及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密切相关的普法责任部门,召开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普法责任部门普法责任制和普法规划落实情况进行客观评估。
以评议报告评议制度监督、推动普法责任部门开展普法工作,中山今年迈出了坚实一步。为推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组织开展了全市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
8月29日开始,首届评议活动正式启动,评议团分别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国土资源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5家单位的普法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评议活动通过中山市司法局微信公众号“法润中山”发起网络投票,并刊登5家评议对象的普法履职情况,让社会公众来评议普法工作做得好不好、精不精。9月19日上午,中山市召开首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对5家评议对象的普法履职情况进行现场评议。
普法不应该是“主管部门独唱式普法”,而应向“全社会合唱式普法”转变,中山正在积极推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全民普法大格局形成。
2打造多品牌、多特色的普法工作格局
此次“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期间,评议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发现,诸多机关部门已经将普法工作融入日常工作的各项内容中,并形成了各自的普法工作特色。
例如,在开发区国土分局办证大厅,每个办事窗口台面上都摆放着宪法以及与业务相关的法律书籍,群众有法律疑惑都可以现场查阅法条,也可以向现场工作人员请求释法。相比集中活动式的普法,窗口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普法,更加直接高效。在解答群众疑惑的同时,也起到了普法的作用。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则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优质资源做好事关民生的法治宣传工作,该局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设立了法治教育基地,寓普法于食品药品知识科普宣传过程中,并且联合高校专家团队编印丛书和视频教材,宣传普及食品药品法律知识。
这些富有创新特色的普法工作模式的形成,离不开中山长期以来开展法治宣传系列活动的实践。2005年首次举办大型主题法治宣传系列活动以来,中山已坚持13年不间断开展不同主题的法治宣传系列活动。创新普法思路,强化普法品牌建设,大大提升了法治传播力。
除了深入开展“一单位一特色”“一单位多特色”特色普法创建活动,形成了机关部门普法特色,镇区普法品牌的创建,也卓有成效。各镇区在传统普法形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普法项目,梳理整合出一批普法品牌,逐渐形成了“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镇区普法新格局。
如西区“菜单式”普法,小榄镇全国第一家“镇级普法网”、石岐区“每周一法”广播频道、五桂山“模拟法庭”、火炬区“普法歌舞团”等,都是中山镇区普法特色品牌的优秀代表。
3以“互联网+法治宣传”提升法治传播效果
要推动普法工作持续有力开展,必须依托各类新型普法平台的打造和法治创建工程的推进。
近年来,中山致力于打造网络普法平台,24个镇区及多个市直单位先后开通普法网站、微博、微信,定期发布普法信息。如:《石岐每周一法》开通手机微信法律知识有奖问答平台,将群众关注度高、易混淆的法律知识和疑难点等编成案例,群发至群众手机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新型网络普法平台的打造,与传统法治宣传平台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互补,使得多平台法治宣传工作成效形成了叠加效应。
除了宣传平台的建设,中山还积极推动建设法治文化工程。目前,中山市已创建6个省级示范点,24个市级示范点,其中市级法治文化公园有4个。目前,正在筹建的市全球通法治文化公园,投入经费500多万元,以构建全市普法文化共同载体为目标,力争将法治文化公园打造成集休闲、科普、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街边公园。
中山还积极开展“法治镇(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制定了《全面推开法治建设“三级同创”活动实施方案(2017—2020)》,明确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作为“三级同创”的重中之重。在2016年省级“法治镇(区)”创建考评工作中,中山市“法治镇(区)”创建工作全部顺利通过抽检验收工作,创建率达100%。
根据规划,中山还将进一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打造以报刊、电视、网络、手机客户端等为载体的法治宣传平台,为未来普法工作补充新科技的力量。
新闻推荐
为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有效提高学生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邮储银行中山科技支行在中山市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