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高质量”,也要“高颜值”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绿肺”

南方日报 2018-09-28 15:59

在“创森”期间,中山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73.8亿元,新造林面积3.7万亩。图为中山市岐江公园。

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快与慢·宜居城

东北部组团儿童公园,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40亩,计划分两期建设入口广场区、悠游益智区、趣味活动区、亲子乐园区、健身嬉水区共五个功能分区。该公园将为东北组团三镇(民众、三角、黄圃)的少年儿童和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功能多样、配套完善的运动休闲娱乐场所。目前,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宜居中山,生态惠民。2016年,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总体部署,中山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全域森林小镇、全域生态公益林、全民绿化行动等十数项重点生态工程同步启动,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也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大的绿色生态竞争力。

9月中旬,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18年国家森林城市拟批准名单,中山成功入围。在“创森”期间,中山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73.8亿元,新造林面积3.7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从35.20%提高到35.48%,城区绿化覆盖率从40.12%提高到43.1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7.05平方米提升到18.62平方米。

南方日报记者郭冬冬通讯员黄锦培

1已建成开放55个主题公园

近日,笔者从中山市政府门户网站获悉,《中山市东部组团儿童公园项目规划条件论证报告》已审批通过,公园建设将正式提上日程。东部组团儿童公园选址位于南朗镇翠亨快线南侧,规划用地范围约34.56公顷。其中,该项目拟建设儿童游乐区、湿地体验区、种植科普区,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生态休闲公园。

开放一批公园,与每一位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被纳入了2018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

今年5月,《中山市组团式儿童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方案》出台,提出将在南朗镇、三角镇、三乡镇、小榄镇及沙溪镇各自建设一个组团式儿童活动场所(公园),主要服务于东部组团、东北组团、南部组团、西北组团和中心组团,2018年底前建成开放五大组团式儿童活动场所。

近年来,中山着力打造多层级、多类型、全覆盖的公园体系,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滚动安排42.55亿元,全面启动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古镇灯都湿地公园、西区彩虹绿洲湿地公园等一批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项目,因地制宜开展城市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建设。

坐落于东区金字山隧道侧的金字山公园,规划占地410亩,去年8月开工建设,将打造成一个开放式休闲山地公园。笔者了解到,金字山公园已经完成儿童活动广场、运动广场等建设,还新种了凤凰木、黄花风铃木等植物,预计在明年春节前开放。

据统计,中山已建成开放各类主题公园55个,全市各大型公园绿地年接待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2018年,中山按建设规划继续重点推动南朗崖口、三角金鲤湾等15个省级、市级、镇级湿地公园,沙溪凤凰山、三乡尖角岭等5个森林公园,金字山、金钟湖等21个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体育公园、儿童公园建设。

2对5年不开发的闲置地全面复绿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城区绿化覆盖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素有“岭南水乡”之称的中山,该如何破解绿化用地不足的难题?

自启动“创森”工作以来,中山大力推进闲置地绿化,因地制宜实施留白增绿、拆违建绿、垂直挂绿、见缝插绿,采用街心公园、口袋公园、休闲步径、绿道、主题林等城市森林增量模式,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进林”。

大多数的闲置地杂草丛生,既不美观又影响环境。今年7月底,小区周边环境的美化提升,让住在中山城区祈安苑的居民们喜上眉梢。原先脏乱差的闲置地已经不见了踪影,如今倒成了休闲的好去处。

原来,在此一个月前,中山启动了祈安苑街头公园建设,项目总面积5000平方米。为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该项目主要选用近年来绿化迁移藏植的苗木,以常绿树种秋枫、樟树为主,搭配开花树种本地木棉等,打造了成片的绿化景观新亮点。

“利用这些闲置地,全方位进行复绿工程,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对全市5年不开发的闲置地进行全面复绿,有条件的可以做休闲公园、绿道、休闲步径,或者是街心公园、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身边的生态产品供给。

6月,中山出台《中心城区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方案》,以中心城区为重点推进未开发用地绿化改造工作。今年中心城区计划开展绿化改造的未开发用地共50块,涉及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先从中心城区起步,逐步覆盖各个镇区。”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创森”期间,中山成功打造悦来大街街头公园、古镇曹一村口袋公园、永春滨江公园等17个示范项目,以及盛景尚峰、紫马奔腾等一批楼宇立体绿化成功案例。目前,全市277个村居基本实现细胞公园、口袋公园全覆盖,公园面积增加近5万亩,2018年预计新增闲置地绿化100多万平方米。

3可通过微信申请认种认捐认养

“树木”即“树人”,是中山开展“全民绿化”长期坚持的理念。

“我为创森添份绿”,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全民绿化一次次生动的实践。

3月12日,恰逢第40个植树节,中山发起了2018年万人植绿活动。除中山树木园、翠亨金水湖公园为主副活动场地外,全市25个镇区均设有植树活动点。近万人参与其中,种植各类绿化大苗1.2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240多亩,再掀全民绿化的热潮。

7月中旬,中山市认养路树活动开始报名。市民自愿报名参与认养,认养一棵树木1至5年不等,每年每棵200元。

8月中旬,“中山林业”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中山林业地图”的新功能,市民可在微信里申请认种认捐。提交申请后,工作人员将联系确认有关认种的具体信息,包括认种的树种、数量、时间以及费用。审核通过后,工作人员将提供认种编码,方便查询认种信息。此外,还可以通过新功能申请认养古树名木,以及搜索和查询全市公园。

线上与线下互动,“厚植”生态理念。为满足市民对生态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系统深化森林城市建设影响力,中山率先启动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建设。7月中旬,《中山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标识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据介绍,该规划涵盖了森林城市形象标识系统布局、生态文化科普宣教标识系统布局、生态导向标识系统布局等。待建设完毕后,市民通过手机地图或路上标识,可迅速查找到城市中的生态资源,并可获得这些资源的文化属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等信息。

“该系统将集中反映中山的历史风貌、独特景观,增强森林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使森林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友好热情、服务周到、简单高效的方式向人们进行展示,让市民增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的获得感。”中山市创森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面护绿

1启动“创森”以来,中山精准提升森林质量1.49万亩。林地林木绿化率以及一二类林率分别提升至96.7%、95.3%,森林蓄积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相继突破300万立方米、76立方米,森林质量位于全省前列。

2中山将全市93%的林地纳入省、市两级生态公益林,基本实现“全域生态公益林”目标,并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横向补偿机制,平衡林地多的镇区为了保护林地而牺牲的发展机会。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大幅度提高到每亩每年127元,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每亩每年的补偿标准突破500元,并实施省级、市级生态公益林同价补偿。

3日前,《中山市2018年省市两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资金发放明细表》公示。东区、火炬开发区、五桂山、红光林果场等10多个镇区(单位)的生态公益林约有38万亩,拟获省市两级损失性补偿资金3748.05万元、管护费918.72万元。在镇区排行中,五桂山、南朗与东区位列2018年生态公益林面积的前三位,分别有9.09万亩、6.19万亩与4.57万亩。

全民绿化

1启动“创森”以来,全市直接、间接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502万人次,折算植树近1800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170多片。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连续多年达到100%,成功募集社会资金1.1亿元,助力古镇灯都湿地公园、小榄圆榄山文化公园、凤凰广场等公园绿地精品建设。

2启动“创森”以来,中山以“全民绿化月”“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节点为契机,充分发挥田心森林公园、中山树木园等公共绿地游客量大的特点,联动中小学校,成功举办观鸟比赛、自然课堂、徒步活动、摄影比赛等富有“创森”气息、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200多场。

新闻推荐

《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2017-2035年)》草案公示 中山拟建地铁连接广深佛珠

羊城晚报讯记者林翎、实习生孙浩然报道:羊城晚报记者26日获悉,日前,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发布关于《中山市域组团发展规划(2017-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