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质押登记35笔,质押金额2.32亿元 “中山特色”知识产权质押拓宽企业融资路
文/记者梁展宏图/记者徐璇
企业案例:中山台资企业凭新专利获200万元贷款
中山立杰精密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已有十多年的台商独资企业,目前该公司主要针对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及生产,集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近年也成为华为、LG、三星等公司的HDMI接头供货商。不过,与很多中小企业一样,作为一家重技术、轻资产的企业,要想单纯通过银行借贷获得大量贷款,对中山立杰来说难度不小。
不过所幸的是,在得悉中山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后,该企业便积极与银行对接,将主要用于研发和生产设备上的专利权质押后,最终成功获得了200万元贷款。据该公司介绍,目前公司拥有HDMI数据线相关专利超20件,本次所获得的200万元贷款,就是通过质押其中14件涉及HDMI技术核心专利获得的。与此同时,公司在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后,将这笔钱投入扩大生产线,今年上半年营业额达3800万元,预计2018年整体营业额有望超1亿元。
创新发展:“中山模式”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在上述中山立杰精密器材成功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的背后,相信很多企业都在关心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贷款方式。
据记者了解,其实早在2016年,中山就建立中山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由中央财政出资1000万元引导资金,中山市配套3000万元支持资金,设立总规模达4000万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撬动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少于4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在成立风险补偿金的基础上,市知识产权局还探索创建了“政府+银行+保险+评估”共担风险的“中山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社会资本聚焦科技产业领域,使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目前中山力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虽然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强烈,但由于这些企业除了技术、专利以外,可用于提供担保的相关资产往往较少。在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力度往往有限。”中山市知识产权局方面指出,中山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的条件下,创新引入保险、评估机构,形成“政府+银行+保险+评估”共担风险的融资模式。
记者了解到,在该融资模式下,风险补偿金、银行、保险、评估机构按照54:26:16:4比例分摊贷款损失风险。为有效控制风险补偿项目运作,当出现贷款企业的逾期贷款占已发放贷款总额的比例超8%,或者风险补偿资金已赔付金额达到风险补偿资金总额的50%时,将立即暂停项目合作,由市知识产权局组织各方共商对策,待风险管控得到改善后再恢复运作。
专家观点:
多方机构共担风险,促进放贷积极性
广东高维投资总经理李振球向记者表示,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中,银行和风险补偿资金都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责任,这就造成了相关业务推动一直缓慢。相比之下,目前中山的这种创新方式至少形成了多方合作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风险共担机制,对于降低各方风险、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等方面的促进是明显的。
市知识产权局提供的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中山市专利质押金额达到3.77亿元,是2016年的8.98倍;专利质押登记73笔,是2016年的10.4倍,排名全省第二。
今年上半年,全市专利质押登记35笔,质押金额2.32亿元。其中,作为该业务的试点合作银行,去年至今,光大银行中山分行已为全市47家企业累计审批投放专利权质押贷款金额1.2亿元。
新闻推荐
建筑工业化意味着更文明的施工现场、更大节约、更少污染、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先进的建筑方式。近日,由市住建局举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