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着力加快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全面提质 新旧齐兴共舞

中山日报 2018-08-28 22:44

“十三五”以来,中山市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尤其像联合光电(上图)这样的企业。中山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基地以新诺光刻、联合光电等为龙头,产品涵盖光电子模组等高端制造领域。图为联合光电车间。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山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谱写了一曲中山经济奋进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中山正在谋划新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打造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链接

●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中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中山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中山古镇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中山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基地、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工程、船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程、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行动、名牌带动战略、绿色制造行动、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现代服务业发展主要工程:生产服务业优先发展工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工程、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程。

●实施“1238工程”做强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1”是努力构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政策体系;

“2”是聚焦推进两项专项改革,即促进产业融合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3”是深入推进三个发展重点,即推进服务业空间布局优化计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计划,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发展计划;

“8”是重点实施八项改革工程,即围绕打造生态系统、重点改革任务和主要发展方向,重点实施服务业主导产业培育工程、重点企业规模与效益倍增工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工程、特色小镇产业群培育工程、服务业投融资渠道拓展工程、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程、服务业高端人才培育工程、服务业信息化提升工程。

新兴产业5年内打造3个超千亿产值产业

8月13日,中山市政府连续出台了《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在五年内,实现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实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实现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到1200亿元。

8月中上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7-2018年第24批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榜。而在不久前,通宇通讯的“5G中高频通信大规模MIMO天线”项目中标了工信部“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该项目将围绕5G通信核心器件制造瓶颈,进行科研和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中山市率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目前已形成了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物联网、软件和集成电路为主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十三五”以来,中山市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大力推动现有的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其中,中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主导产品为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中山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以明阳风电产业集团为龙头,围绕1.5-2.0MW、2.5/3.0MW、6.0/6.5MW系列风机整机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创新战略;中山古镇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不断加大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对行业的嫁接渗透,打造现代半导体照明产业;中山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基地以新诺光刻、联合光电、纬创资通液晶平板显示和佳能彩色打印机基地为龙头,产品涵盖光电子模组、激光打印机、太阳能聚光芯片、光学镜头及光电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山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和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为依托,按照“政、产、学、研、贸”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集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

依托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经过几年培育发展,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等核心战略全面深入实施,中山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均已取得明显成效:新一代信息技术率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先发展,2014年8月至今,中山市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装备制造项目175个,2017年在面对较大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中山市光电装备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449.56亿元,增长22.70%;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提升,近年来,中山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年均增长超过30%,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工业总体增速,已成为中山经济发展的重点增长极,正在加快迈入千亿产业集群行列;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了“电机系统—电池系统—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条,并引入了京兰客车等整车生产企业;半导体照明产业优化发展,2017年全市从事LED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超过12000家,产值超过100亿元,拥有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建有30个公共服务平台,为粤港澳大湾区超1万家灯饰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多元化的创新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截至目前,中山已推动获批组建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6家广东省工程实验室,组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现代服务业深化国家试点全力打造“升级版”

在推动科技研发创新方面,去年全市新增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9家,累计在孵科技企业46家;同时,创建公共协同创新服务平台6家,涉及精准医疗、技术交易、环境治理、灯具检测、食品安全、纺织服装等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政策应用、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专业化、一站式技术创新服务。

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服务平台等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产生的是1+1>2的放大效应,也是中山市推动生产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成效之一。去年,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中山市除了引进总投资超过1.8亿元的中山美居大数据精准营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智能裁剪快速加工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外,还实施“互联网+”和大数据行动计划,推进火炬大数据中心、中山美居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园、全通星海创业创新孵化园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中山市多年来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增长点作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特别是中山市全面深化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力打造服务业“升级版”,2017年,中山市服务业总量和增速大幅提升,服务业对经济转型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7月26日,市发改局发布了2018年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认定工作(第五批)企业名单,经市政府同意,共有214家企业入库,目前中山市服务业新兴业态在库企业数量达到732家。为落实《中山市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培育1000家增长效益好、创业就业带动力强的新业态企业的要求,市发改局把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作为重要抓手之一。今年,除了8大重点领域企业外,首次将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纳入重点培育对象。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工程是中山市在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三大主要工程之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带动工程也是中山市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山率先在全省把市镇(区)共建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载体,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在库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共27个,这些集聚区设计信息科技、电子商务、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截至去年底,累计完成投资796.7亿元,进驻企业10344家,创造主营业务收入627.4亿元。

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的过程中,中山市科学统筹,加快建设中山火炬健康医药服务区、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发展过程中,中山市加快建设大涌红木家具文化产业园、富逸智慧生活创新集聚区等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推动中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推动优质的企业入驻集聚区,优化和完善集聚区的产业配套功能。中山市将完善“公司化管理-协会协调促进-政府扶持推动”的新型管理模式,重点支持集中连片和依托重特大项目规划建设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社会化、数字化和生态化“三位一体”新型园区。

去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名单,中山获得了广东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名额。去年12月,《中山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中山市进一步明确中山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的实施路径,将通过实施“1238工程”,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增活力、强实力,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传统产业

“3年行动计划”

推动企业转型

中山市将巩固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专业镇传统产业优势,实施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年行动计划,瞄准国际标准提升发展水平。3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工业强基工程、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工程、船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程、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行动、名牌带动战略、绿色制造行动、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

位于开发区的新厂房,中荣印刷公司生产车间已用上了行业顶尖的生产设备,一气呵成的柔版印刷先进设备在亚洲数一数二,平版印刷生产线也是全球领先,大楼内一个全新的研发检测实验室正在筹建中。该公司的“高档纸制品包装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不仅入选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最近还进入了工信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公示名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5年新厂开建时,他们就以先进的智能制造理念对新工厂进行规划。该工厂还牵手东方国信,通过“大数据”和“私有云”打造“智慧供应链”,真正实现“智造2025”。

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是中山市实施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3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山正在加大技改扶持的力度,在去年基础上增加2亿元扶持资金,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投资额大的重点项目倾斜。实施示范带动应用工程,在家电、灯饰、服装、家具等行业扶持建设一批自动化生产示范线项目,推广智能制造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以企业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例,中山绝大多数企业属中小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往往遇到缺乏技术资金、人才等共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些共性难题,中山紧紧围绕企业设计、制造、管理、销售、检验、检测、售后、共性工厂等核心环节,打造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中山市搭建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已为美的、华帝、木林森等600多家企业免费提供1200余套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被企业采纳并实施600多套,线下培训技术人员约480名,线上教育学员1800多名。智能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已对接各类制造企业1000余家,为企业制定智能产品和智慧厂区整体解决方案298套,汇集设备及生产数据近千亿条、产品及用户行为数据近300亿条。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目前中山市已联合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共建中山市“互联网+”共享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一研究所、中山普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中山市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正在筹建当中。

接下来,中山将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工业互联网、军民融合、共性工厂等领域扩展,力争引进建设40个以上功能齐全、运作规范、服务高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一体化服务。目前,已引进东方国信拟打造“中山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并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平台的搭建。

文/本报记者黄启艳黄凡

图/本报记者余兆宇

新闻推荐

未来几天将持续性降雨,市三防办发出紧急通知 做好近期强降雨防御工作

本报讯(记者吴森林陈慧通讯员陈秋根)市三防办27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单位镇区全力做好近期强降雨防御工作。据市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