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总数约1.2万件吸引4.8万人次参观 肇庆市博物馆新馆成热门文旅打卡点
肇庆市博物馆新馆试运行,吸引大批观众与文物“面对面”。
南方日报记者施亮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梁洁)近距离观看广东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感受千百年前的农耕文化,与上千件文物“面对面”……5月13日,记者从肇庆市博物馆了解到,自5月1日新馆开馆以来,该馆已接待游客4.8万人次,成为肇庆又一热门文旅打卡点。
走进肇庆市博物馆,以端砚为主题、涵盖肇庆文化元素的浮雕映入眼帘。浮雕宽约5米、高约3米,涵盖包拯、莫宣卿、利玛窦等肇庆历史上的6个文化名人和古城墙、阅江楼等肇庆文化元素。在这座历时6年建成的肇庆市博物馆新馆内,崇祯“五拾两”运粮银锭、白土窑双耳带流陶壶、东晋陶水田耕作模型等1000件(套)文物集中亮相,参观者能近距离感受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肇庆的深厚底蕴。
馆内设基本陈列《岭表南来第一州——肇庆历史文化陈列》和主题展览《肇博藏珍——馆藏文物精品展》。“这两个展都是立足于肇庆本地的历史文化底蕴策划的。”肇庆市博物馆馆长贾敏介绍,之前在阅江楼的场馆面积有限,无法系统展示肇庆的历史文物,如今肇庆市博物馆建筑总面积约11550平方米,展厅面积428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总数约12000件,珍贵文物228件。
在“粤人源起”部分,游客只需点击屏幕,距今14.8万年的人类牙齿化石便出现在眼前,随后牙齿模型自动旋转,表面的纹路和斑点清晰可见。这是发现于封开县河儿口镇山根村垌中岩、迄今发现广东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
除此之外,观众还能近距离观看青铜器时代早期建筑遗址——金利茅岗水上建筑遗址模型,在互动装置中体验拼凑近千米长,一面靠山、一面临水的榫卯结构建筑。而在西江地区农耕文明展厅里,东晋陶水田耕作模型生动展示了东晋时期人们在田间耕作、田间设食的场景。
通过系统展示肇庆出土的历史文物和互动装置,肇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活”了起来,展现了岭南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这是我们几代文博人的梦想,肇庆人也终于盼到了开馆。”肇庆市博物馆馆长贾敏表示,博物馆试运行以来,有许多肇庆观众纷纷留言,通过肇庆市博物馆的展览,系统的了解肇庆历史文物,为家乡的文化底蕴而自豪。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认的“第二课堂”,可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天地。开馆后,肇庆市博物馆开展了“我家文物我来讲”活动,邀请1-6年级的学生担任宣讲志愿者,意在让更多小朋友了解肇庆历史,增强对文物知识的理解,通过参与讲述博物馆的故事,感受肇庆的历史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肇庆市博物馆的文创商店今后还会“上新”具有肇庆特色的文创产品。贾敏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充分利用好馆藏资源,策划推出更有特色、更高水平的专题展览,继续展示地方文化,讲好肇庆故事,同时不断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新闻推荐
肇庆“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年”再添新成果 162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
4月27日,总投资10亿元的冠旭(德庆)数字时尚电子产业园项目动工,图为项目效果图。资料图片4月27日,肇庆市8个县(市区)及肇庆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