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卓玛” 西藏女性背后的70年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美丽姑娘卓玛拉。你有一个花的笑容,美丽姑娘卓玛拉。”
一首广为流传的《卓玛》,唱出了对藏族女性美好形象与品质的赞颂。在西藏,女性常被称为“卓玛”,也常被取名为“卓玛”,“她”的形象早已在祖国大江南北深入人心。
但在这个符号中,谁是“卓玛”?“卓玛”是什么模样?塑造她们的,又是怎样的力量?
翻开历史,踏遍雪域,我们寻找“卓玛”,也聆听“卓玛”背后的西藏故事和时代变迁。
■当“卓玛”走出牛棚
德庆卓玛今年65岁了,她母亲的名字里也有“卓玛”两个字。
在西藏传统文化里,“卓玛”代表了女神的形象。德庆卓玛猜想,或许家里的长辈,希望孩子能受到“卓玛”的保佑。
只不过,命运一开始并没有眷顾她们。母女俩都出生在牛棚里,并且一出生就是贵族庄园里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
1959年之前,西藏仍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德庆卓玛和母亲便是原克松“谿卡”(“庄园”)的农奴,这是当时噶厦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个庄园之一。302名农奴每天承受着沉重的差役、劳动,换来的却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甚至毒打。
那时的德庆卓玛,骨瘦如柴,头发凌乱,只配住在牛棚里,晚上常常就睡在牛蹄边上。》》》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11月4日晚,德庆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县文化馆承办的肇庆市2020年“百镇千村文化节”活动唱响四季欢歌舞动绿色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