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四会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十四五”开好局 开启四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开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四会经珠外环高速(肇花高速)40分钟可直达广州白云机场。马章兴摄
四会市贞山新城地块加速崛起。曹笑摄
肇庆东进大道三期四会段马房特大桥即将主体合龙,将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曹笑摄
四会市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徐治彪摄
四会市正大力推动四会南江新型材料产业园转型升级,着力建设新型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曹笑摄
广东四会玉器文化特色小镇项目效果图。四会市委办供图
交出“十三五”靓丽好答卷
12月30日,中共四会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召开,四会市委书记黄建平作全会报告。会议总结了肇庆四会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研究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审议《中共四会市委关于制定四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动员四会上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一核一轴一廊”建设,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把四会建设成为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主阵地和肇庆幸福产业集聚带新引擎,奋力开创四会“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加快发展新局面,为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为广东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作出四会应有的担当和贡献。
城市美丽宜居,产业风生水起,乡村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这五年,是追赶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十三五”期间,四会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机遇、克难奋进,聚力建设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上下齐心
共铸四会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12月26日,“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榜单公布,四会市再度获选,这是四会党建引领,上下齐心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以“效率提升年”等行动为抓手,四会推进全体党政干部解放思想促发展、转变作风提效能,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广大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意识显著增强,干事创业激情竞相迸发。
四会集中力量破除发展瓶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推进产业落地工作为例,四会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对产业落地情况进行巡查,在工作一线解决关键问题。
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巡查项目落地进度的同时,四会建立起产业直通快车制度,建立招商信息直报制度,加强与企业常态化沟通协调。
通过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四会率先在肇庆市实现行政审批“一门受理、一网通办、一次办成”,开办企业便利度与广州、深圳等地同属广东省第一梯队。
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四会市探索实施产业项目“预动工”机制,全力压缩项目报批建设用时。在肇庆市推行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直接落地改革基础上,四会结合自身实际改革创新——只要通过四会市工业准入、依法获得用地的产业项目均可申请“双容双承诺”;10个工作日完成“双容双承诺”审核过程;企业完成施工图审查和确定五方主体,申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告知书后即可动工……直接落地改革制度为企业节约3至4个月,深受广大企业好评。
经济向好
大湾区制造新城乘势崛起
“这里文化深厚,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同时肇庆和四会两级领导班子和政府部门塑造了"思想解放""发展为要""高效服务"的营商环境,我们集团将继续把这里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制高点。”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宁波金田铜业集团总裁楼城说,该集团在广东二期的建设项目继续选址四会。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越来越多的产业巨头与双创企业选择四会的背后,是四会大力推进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出政策扶持、审批改革、政务服务等一系列“组合拳”,从时间、程序、成本上发力“四会速度”的结果。
四会全域经济不断向好,一个大湾区制造新城正在乘势崛起。近年来,四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优质产业集群。2019年,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共实现产值111.1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9.1%;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7家。
区域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四会市稳步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承载力。2020四会市粤港澳大湾区创业之星大赛日前正式开赛,“广深研发孵化—四会加速落地”创新产业链成效不断凸显;广佛肇科教新城建设加快,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广东华商学院等高等院校现正加紧建设;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入选成为全省首批22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
截至今年底,四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存量将达112家以上,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个。2016—2019年,四会R&D经费投入从5.86亿元增长到8.8亿元,年均增幅近10%;高新技术产品从108个增长到449个,年均增幅达61%。五年累计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28.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企业58个,新增机器人应用110个。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发展资源加速外溢的态势,四会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面向深圳、广州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开展靶向招商、驻点招商,着力引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
城市蝶变
现代化城市功能品质优化提升
12月中旬,四会市成功举办了“2020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翡翠文化产业年会”和“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华表奖评奖活动”,中外珠宝玉石界“大咖”齐聚四会深入交流。中宝协副会长、秘书长毕立君说,在翡翠文化产业深刻变革的这一年中,四会仍在其中扮演着先行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他说,如今的四会交通便利,配套完善,是全国翡翠产业发展的战略要地。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四会市大抓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对内加快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优化升级,加快促进大湾区资源要素在该市更加便利流动。成功创建为广东省首个县级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二广、江肇、肇花、广佛肇高速建成通车,到佛山中心城区30分钟车程、到广州中心城区50分钟车程,到深圳2个小时车程;汕湛高速清云段建成通车,“镇镇通高速”基本实现;广茂铁路、贵广铁路、广佛肇城际轻轨穿境而过;经珠外环高速(肇花高速)直达广州白云机场仅需35分钟。
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四会市深刻把握肇庆“东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聚焦“一河两岸”格局,大力推进“城市发展核心区”建设,举全市之力建设大沙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城市。随着“一河两岸”城市框架成形,四会的城市价值进一步彰显。
在绥江南岸,四会的城市新核已初具规模。贞山新城体育板块乘势崛起,四会市体育中心成为城市新地标,金沙1号、时代外滩、世茂云泮等大型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中集(四会)智能生态创新园项目等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创新科技城项目落户,进一步丰富贞山新城的功能业态。
绥江以北,中心商务区在四会城东、城中片区快速崛起。规划面积3.93平方公里的广东玉器文化特色小镇正在加快建设,四会Live直播基地成功落地。广佛肇科教新城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平台布局,首间本科高校广州华商学院建成开学;市第二人民医院建成投入使用,人民医院新院一期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新城·吾悦广场、嘉宏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快速推进。
与此同时,四会拥有发展都市型经济的良好基础和美好前景,在被肇庆市纳入幸福产业集聚带后,四会将充分发挥玉器产业聚人聚物聚财优势,加快玉器文化特色小镇建设,推动玉器与互联网、金融、会展、旅游业等深度融合,着力把玉器产业打造成为肇庆第一大幸福产业。
绿色发展
擦亮宜居宜游城市新名片
通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四会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在增绿提质上下功夫,“绿”已成为四会市奋斗前行的底色。
四会积极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见缝插绿、全市见绿行动,以飞鹅岭森林公园、广东四会绥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城市生态绿心,构建绿网和水网相互融合、碧水与绿城交相辉映的生态家园。
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近年来四会举办了多场大型农业产业招商推介会,聘请业内顶尖专家顾问为四会智慧农业发展把脉建言,引进多个农业龙头产业项目;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石狗兰花基地等加快发展,入选省级农业科技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区域特色化农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四会,正深入健全创文常态化工作机制,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全面巩固提升创文成果,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分片区渐次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程以及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城市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城市公共配套条件持续改善,城市宜居水平不断攀升。
通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四会积极谋划打造以农业体验、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为主题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打造绥江生态自驾休闲游路线等特色乡村旅游精品路线,第一批培育了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谷镇乡村游被广东省旅游协会授予“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称号,罗源镇铁坑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称号。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54亿元,增长8.0%。
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四会加快推动4A级景区、星级酒店、民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深挖“夜经济”消费潜力,依托嘉宏广场、明珠西街等城市经济新地标,打造“网红打卡地”和消费综合体验商圈。发掘本地传统文化元素,积极承接各类体育赛事,推进文旅、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四会古邑道”建设。
幸福指数
城乡协调发展民生工程获点赞
石狗的兰花、黄田的沙糖桔、城中的白沙笋……9月25日,广东省四会市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展示区,四会各镇街的农特产品陈列其中、琳琅满目。这是四会坚持生态优先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的一个缩影。
2020年,四会获“广东省首批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称号,在“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榜单中排名第21。四会市江谷镇老泗塘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威整镇甜竹坑村、西坑村,迳口镇南乡村,贞山街道白龙村、光荣村和龙头村等7条村庄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为让老百姓生活幸福,四会每年将财政支出七成左右用于民生,扎实办好十件惠民实事。城乡居民保障“应保尽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加大产业帮扶和政策兜底力度,有劳动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省平均水平45%。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四会入选“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四会也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重点工作推进,近年来四会乡村“颜值”不断刷新,宜居宜业宜游生态乡村建设成效初显。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抓住“全域推进”的核心要求,四会坚持“连线连片、点线结合、梯次推进、分类打造”的建设思路以及“一个主体五个一点”(以农民为主体,财政扶持一点、规划节省一点、成本降低一点、政策引导一点、乡贤支持一点)的原则,结合四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推进机制,乡村振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在推进本地农村建设的同时,四会深入开展怀集县永固镇对口帮扶和广西富川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在人才支援、劳务协作、农业产业等方面加强沟通交流和对接合作。通过人才支援、劳务协作、农业产业对接合作等方式,四会有效帮扶富川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目前,富川县已经从国家级贫困县中摘帽出列,3.64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5%,区域对口协作帮扶取得阶段性成效。怀集县永固镇的466户1455人(动态管理)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过去五年,四会市书写了乘风破浪、砥砺奋进的故事。面向未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新部署中,四会市还将再创佳绩、续写辉煌。
奋进“十四五”迈上新征程
当前,“十三五”收官在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在望;“十四五”开启在即,中华民族将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潮流大势面前,四会正乘势而上,努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四会市委全会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十四五”开好局。
接下来,四会将按照省委和肇庆市委全会决策部署,把握大局大势、找准历史定位、明确目标任务,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以及精准到点、稳扎稳打、善作善成的工作作风,加快建设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主阵地和肇庆幸福产业集聚带新引擎,全面深化“一核一轴一廊”发展新格局建设。
在“十四五”规划中,四会将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结合肇庆“4+4”制造业发展布局和本地实际,把尽快做大总量、在“十四五”中前期实现GDP超500亿元作为当务之急,加速产业布局,集中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高端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主阵地建设,打造高质制造新城、大湾区重要产业承载地。
未来五年,四会在产业促发展上将会有诸多重要布局。
“支柱工程”
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深刻变革,新一轮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中央为应对疫情冲击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引起制造业结构的重构、产业链的转移和重新布局。
四会市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抢抓机遇借势借力,坚定不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力图走出一条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加快产业布局,用先进制造产业挺起工业脊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电子信息产业,做优做强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十四五”时期,四会将会以先进制造业作为主导,协同带动新材料、金属加工、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的工业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金属加工、精细化、新材料等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四会提出,以省重点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为契机,大力推进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挥四会市紧邻广佛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的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发展以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为主攻方向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依托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等园区平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业和高端电子装备业。
“补链工程”
全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评价一时一地产业发展的关键。四会着力于推动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完善上下游配套,补齐产业链短板,打造全产业生态。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金属加工等重点产业,积极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支持存量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实施产业链重点配套企业培育引进计划,围绕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在关键领域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较强“专精优特”型骨干企业。
推动产业链“链主”企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四会坚持产业链协同发展策略,优化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金属加工与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融合,支持产业链重点向下游制造业延伸,培育发展汽车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以及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和其他关键零部件等。
通过加快布局服务型制造业,引导本地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推动精细化工、金属加工等产业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搭建精细化工、金属加工产业绿色协同发展格局。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核心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着力围绕精细化工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集聚打造“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提质工程”
合力打造高质量现代服务产业
以建设肇庆幸福产业集聚带新引擎为方向,四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夜间经济、数字经济和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通过代服务业提质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物流经济、物流金融、赛事经济、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夜间经济、数字经济和文化旅游等服务业。
以中集智谷等一批总部经济为抓手,四会聚焦楼宇经济,推进时尚都市住宅、创业中心、金融大厦等多种商业新业态。多元化发展服务业新业态,通过丰富多样的产业进一步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培育区域性品牌赛事或文化活动。
将数字经济作为下阶段的重点进行推进,优化发展科技服务,重点发展针对区域优势产业的研究开发、科技金融、监测认证、技术转移和科技咨询等,鼓励区域金融机构联合湾区内金融机构为四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打好商业网点空间结构基础,健全全域商业网点网络体系,促进实体商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聚力擦亮四会玉器产业名片。全面推进玉器文化小镇建设,强化玉器产业升级发展。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以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四会)多式联运现代物流园为依托,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商贸服务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推动“旅游+”新业态发展区建设。
“强优工程”
大力培育现代都市农业
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和健康四会的重要任务。四会将切实保障四会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突出品牌水果、花卉苗木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特色产业文化主题农业公园、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等多种农业发展平台。抓好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紧推进特色花卉、高值水产等省级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同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新型农业专业特色村、镇(街道)。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平台。推动一批现代农业精品化发展,抓好沙糖桔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增加沙糖桔产品附加值,带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国家级农业公园,推动花卉、名优水产、肉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建设。
同时加快与广州、深圳、佛山等中心城市共建“前店后场”都市农业市场体系,推进电商网络平台、大宗商品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把优质农产品、绿色产品推向粤港澳大湾区。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创建、法治化监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构建追溯标准体系,建立追溯挂钩机制,推广应用国家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执法和追溯业务应用。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推进现代种业工程,推行标准化种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争创省名牌产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
高起点规划
打造高质制造新城发展平台
产业平台是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四会按照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好“先进制造业发展轴”、打造“四大主导园区”的发展目标,将园区平台作为推进产业招商和落地的基础条件进行建设,推进扩容提质。
当前,“双区建设”“四个出新出彩”及“1+1+9”工作部署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四会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辐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供了新机遇。
四会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资源配置体系,打造大湾区现代产业重要战略腹地。主动加入大湾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中,抢抓深圳正在推动大湾区制造业融合发展契机,力争成为电子信息等产业梯度布局的重要一环。
同时,四会市正高水平建设产业发展平台,集中资源要素,全面加快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四会市精细化工产业园、肇庆(四会)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沙产业升级示范园等“四大主导园区”建设,打造品质高、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重大产业承接平台。花大力气完善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承接大湾区核心地区产业溢出的承载力。
统筹整合各大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和产业园。主动对接广佛地区,形成差异互补格局,强化制度、政策和模式创新,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探索实施投资项目协同管理新模式,加快构建精简高效、权责明晰的管理体制,提升在广州都市圈中发展地位。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积极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立“广深港澳研发、四会转移孵化转化”的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大湾区创新走廊西延和辐射先导区。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刷新产业项目落地“四会速度”
土地要素是产业项目落地的重要保障。四会深入贯彻落实肇庆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用地整理提升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产业用地整理提升专项行动,拓展运用政府收回盘活、政府征收改造、企业自主升级、企业二次开发、“三旧”改造提质5种具有四会特色的用地整理提升工作办法,千方百计挖掘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大力推行标准地招商和熟地招商新模式,加速产业项目落地见效。积极鼓励低效企业就地“工改工”,率先在南江工业园、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1至2个升级示范区。
同时建立投资项目审批验收一站式服务。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网办联审”改革试点。优化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项目审批流程,加大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信任审批等实施力度。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着力推进审批服务减流程、减成本、减材料、减时间、优服务。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流程,大力推进并联审批、联合审查。
创优政务服务
打造大湾区一流营商环境
作为“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事”,四会市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服务产业项目落地的关键之举。四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四会营商环境“36条”,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行政许可、资格许可等事项,实现市级权责清单事项进一步压减,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发挥政务大厅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构建便民服务体系。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市镇一体化建设,加强本地云、数、网的支撑能力,加快政务数据共享,高水平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整合本地政务、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就业创业等服务,建立统一输出和集成服务,打造本地特色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
撰文:李志颖黎洪锋编辑统筹:甘韵矶
新闻推荐
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020四会市粤港澳大湾区创业之星大赛启动
昨日,2020四会市粤港澳大湾区创业之星大赛在四会创客空间启动。西江日报记者杨帅摄西江日报记者杨帅11月30日,2020四会市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