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优化金融服务生态圈 数字银行实现对小微企业“真普惠”
通过部署设备手环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特性,拓展金融服务范围。受访单位供图
“疫情时期,因为开工经营周期、行业限制等问题,整个产业链都有资金焦虑。一方面有些企业主不敢投入,谨慎观望;另一方面,因为流动性不足,企业不得不减缓发展节奏,进而导致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徐洋这样描述疫情对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冲击。
部分核心企业也因为上下游产业链的问题受到冲击和影响。如何快速激活这些核心企业,让其赋能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是用友网络一直思考的问题。
就在此时,平安银行基于自身的开放银行平台并通过调用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提供的经客户授权的优质核心企业经营数据,以及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订单、ERP、结算等数据,定制了“数据+信用”模式,通过构建供应链联盟,打造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定制金融产品,从而一举解决了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近日,南方日报调研团队走进平安银行了解到,该行与用友网络共建场景生态为产业赋能,只是其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支持实体经济的创新措施之一。疫情以来,平安银行坚持科技赋能,形成了数字服务创新模式和一站式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两大成果,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了积极的金融力量。
赋能产业银企共建场景生态
用友网络作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与公共组织软件、云服务、金融服务提供商,在全球拥有230多个分支机构和7500多家生态伙伴,服务近627万家客户。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徐洋开始为产业链上的不少实体企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而感到焦虑。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普遍缺少抵质押物,且"三表"不全,很难达到传统银行风控的审核标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徐洋说。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平安银行与用友网络决定开放合作,在客户、产品、渠道、数据、技术等层面进行更深层次的跨界合作,通过开放银行技术,将双方产品、服务、风控等业务互通,实现用户流量与客户流量的有效转化,共同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
用友网络企业客户覆盖率广、市场渗透深,能精准触达大量优质企业、用户客群。平安银行对用友网络提供的经客户授权的上下游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不同业务场景和经营特性,通过开放银行向企业输出一系列定制化产品,同时构建新型供应链数据风控模型,为产业链上数以万计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授信、融资等金融服务。
为体外诊断(IVD)行业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云医购”打造的创新金融模式,就是平安银行与用友网络以生态合作的方式共同打造的一个标杆案例。用友、平安银行、云医购三方经过多轮次的线上线下会议讨论,共同研究云医购终端客户各类大中小微企业经营场景及金融需求,分步骤上线标准化发票贷、税金贷等普惠产品及定制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同时为平台提供清分结算服务,为用友网络深度服务生态伙伴提供了金融场景产品,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副总裁刘振威看来,“平安银行与用友网络有着天然的优势互补,用友网络拥有海量的企业信息和各类经营数据,而这些信息和数据正好弥补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依赖抵押担保模式融资的短板。”
加码物联网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疫情之下,深耕数字农业领域的漫云物联董事长陈志波感到压力巨大:目前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分散,农业组织缺乏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生产导致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交易双方缺少可信任的对接渠道导致沟通成本高、产销对接效率低,同时农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导致优质不优价;农企在传统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中缺乏数据留存导致融资难、融资贵。
如何让数字农业通过“科技+金融”惠及更多农企?平安银行采取的策略是与漫云物联一道,在融资领域、流量合作、积分兑换、物联网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助力农村扶贫以及农业转型升级。
面向农企,以农业为场景,以数据为核心,以金融科技为支撑,锻造“物联网监测+区块链溯源+农业产业链生态”模式下科学高效的AI种养殖生态体系:产前通过“星云”物联网平台和漫云物联网设备数据,对种养殖环境进行分析,通过生长模型对比实现标准化、数字化种养殖;产中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虫情灯等技术识别作物品种、病虫害种类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实现智能防预病虫害;产后运用AI进行农产品售前品质检测、分类和包装等工作,通过AI遗传算法和多目标路径优化数学模型,对物流配送路径进行智慧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面向产业上下游,通过物联网实现金融产品创新。例如,针对开设数字农业云店的农企,根据销售订单及物联网监测数据,提供溯源保障,定制融资产品及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联合产险设计数字农险产品;依托口袋银行、数字口袋及扶贫办云农场等流量资源,对农产品大力推广。
平安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裁助理兼交易银行事业部平台总监张娟介绍,疫情发生以来,该行创新应用物联网和开放银行技术,率先启动“星云物联计划”,创新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深入产业链挖掘企业全生命周期经营数据,通过数据+模型,实现产业链自身、金融机构与产业链之间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全面打通。
“在数据流通的基础上,打造开放银行,通过OPENAPI全面组件化、标准化输出平安银行乃至集团金融、非金融服务能力。”张娟告诉记者,目前平安银行“星云”物联网平台已接入超过33万台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实现5000多个API接口输出,服务企业客户数量超过1万,较上年末增长31%。
科技引领实现“真普惠”“真小微”“真支持”
调研中,科技赋能被银行和企业多次提及。张娟介绍,平安银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千人千面”的产品和服务组合,逐个击破中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尤其是信贷资源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其中,发行普惠专项金融债超300亿元,用于小微贷款;主动降低贷款利息,累计减费让利金额近20亿元;延期还本付息惠及近4万家小微企业,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目前,该行小微贷款客户数已经超过60万,实现“真普惠”;户均贷款不到40万元,做到“真小微”;信用类贷款占比近30%,体现“真支持”。该行今年新增贷款客户中20%以上为首贷户,60%以上为信用贷款户,金融资源更多下沉到经营小生意、缺少抵押物、数量庞大的小微客群。
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体现在方方面面:利用数字口袋App及AI智能客服、AI名片和微海报推送等数字平台和数字营销手段,平安银行把低成本、高效率、易获得的服务提供给百万中小企业及用户;深耕产业链与场景,聚焦房、车、医疗、电子信息等行业,打造“平安好链”,围绕特定的场景创新融资业务模式。该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服务核心企业490家,上下游企业7527家,累计交易量791亿元。
平安银行交易银行事业部总裁李跃把上述亮眼的成绩单归结为数字化转型:“作为一家坚持科技引领的机构,平安银行一直在积极、全方位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李跃看来,首先是创新驱动,总行层面将数字化转型布局一步步落地。总行率先启动“星云物联计划”,布局天基物联网。目前,该行“星云”物联网平台已接入超过33万台物联网设备,截至11月,开放银行输出接口超过5000个,日均接口调用量达2700多万次。
其次是改变合作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建共生共赢生态圈。从过去花钱买流量变为合作共建的模式,与第三方机构或者开展用户共享、场景共拓、信息互通,搭建起开放合作的生态圈,形成银行、第三方机构或平台、B端企业多方受益、互促共进的新格局。
南方日报记者谭冰梅
统筹:甘雪明曲广宁
新闻推荐
市人社局党员志愿者在引导长者办理相关业务。西江日报记者高静摄西江日报记者高静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