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禧塔是“花塔”还是“番塔”?

西江日报 2020-12-14 00:52

崇禧塔。

程若驱先生在其《明清间中西文化沟通的枢纽——广东》(载于1940年《广东文物展览会》论文、资料集《广东文物》)一文中说:利玛窦在肇庆“首先建筑了一座九层八角略带欧式的塔,当时民众因为未尝见过西式建筑物,现在见了怪异的中西合璧之建筑物,便感到不舒适,称这塔为洋塔”。该文还附有一张塔照,注明为“利玛窦在肇庆建的九层塔”。

碧涵先生于1994年在《岭南文史》发表了《肇庆“番塔”并非番人所建》一文,不同意程若驱先生之观点,并提出“崇禧塔并非利玛窦所建”,分析“番塔”之名从何而来的原因:利玛窦入肇后挑选建教堂之地,恰好位于当时正在动工的崇禧塔旁,这是因为他着眼于地势高、近西江以利交通供给。仙花寺教堂与崇禧塔又同时建成。崇禧塔工程为王泮主持,他对利玛窦持友好态度,在教堂落成时又亲为题匾“仙花寺”“西来净土”。在市民眼中有可能造成寺与塔这两者是同一工程的错觉。利玛窦入肇初时,自称天竺僧人,身着僧服,官民们把他信奉之宗教视为佛教的一支,因此,更有可能将寺、塔视为一体,将坐落在洋教堂附近的塔称之为番塔、洋塔。

石浩斌先生在《广东万历年间所建古塔初探》一文中,把肇庆崇禧塔归入“外来的番塔”类别。并提出“利玛窦在崇禧塔的建造过程中引入了西方的建筑理念,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并在塔内陈列了西方的图书仪器,油画玩物并公开开放,使番塔具有了番味,使崇禧塔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实证,也成就了广东万历古塔的一朵奇葩”。 这一见解虽未见有关文献证实,也未经有关实物考证证明,但笔者认为是比较合理的猜测。

崇禧塔既是“花塔”,也是“番塔”。这是自该塔建成起,肇庆老百姓给它起的两个俗名。称它是“花塔”,是“由于其精湛的建筑工艺”,“五颜六色的装饰”,“到处都有五彩缤纷的花木”。称它是“番塔”,是由于老百姓误以为它是利玛窦等“番僧”出资建造的,且建在塔旁的“番僧”寓所(即仙花寺,当地百姓又称其“番鬼屋”“鬼屋”)与其几乎是同时开工同时建成。利玛窦等“番僧”在崇禧塔旁的仙花寺里居住长达六年之久,是崇禧塔的唯一看护者和日常使用者,肇庆老百姓称其为“番塔”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今天,历史学者们认为,明朝万历时期珠江出海口处的琶洲塔(建于1597年)、莲花塔(建于1612年)、赤岗塔(建于1619年),构成“锁二江”“束海口”的珠江三塔,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古建筑遗存,见证了其时广州繁忙的海外贸易盛况。那么,位于两广总督府所在地肇庆,处于西江(珠江上游)岸边的、被誉为“银海世界”景象的崇禧塔(建于1582年),其“老大”的身份和地位更不应该为历史所遗忘。 刘明强

新闻推荐

9个项目实现投产 肇庆西江高新产业园加速产业集聚

肇庆西江高新产业园规划面积为247.95公顷,约3719亩。为了让企业“拎包入住”,鼎湖区人民政府以PPP的方式在园区内建设通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