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传承:青出于蓝如何胜于蓝

南方日报 2020-12-01 06:33

叶永楷。

陈贤帅。

许腾徽。

邓伟健。

■编者按

近年来,一批佛山青年企业家已从父辈手中接过经营重棒,走在了为佛山未来发展挑大梁的路上。

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佛山制造”外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内部市场不断饱和,传统产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与日俱增。对此,佛山“企二代”们如何利用新思维,帮助企业应对新挑战?同时,新技术、新趋势、新需求不断涌现,佛山“创二代”们,如何结合新技术,帮助公司把握新机遇?

在“青年的未来企业的未来佛山的未来”2020年佛山市青年企业家峰会上,多位佛山青年企业家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实践。

他们中,有的坦承传承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创新是企业家优良的基因,作为“企二代”,指出“企二代”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方可再创父辈的辉煌;有的深入思考企业管理之道,系统梳理运营战法,更展现了对人才的重视。

还有青年企业家,加快培育总部经济、建设商贸新平台,以现代载体重塑佛山传统产业竞争力,或将创新技术与佛山制造雄厚基础相结合,誓为“佛山制造”镶金牙。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企二代”背后,正是青年的未来、企业的未来,更是佛山的未来。

●佛山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会长、新明珠集团副总裁叶永楷:

传承是一个团队的传承

传承是青年企业家与生俱来的一种责任,创新是企业家优良的基因,而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传承,而是一个团队的传承。

我1999年进入新明珠工作,今年已经是第21个年头。过去21年,新明珠从南庄出发,将生产基地开到全国各地,不断推动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的改进,近年来新明珠更是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全球“尖子生”的经验非常重要,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新,不断赶超。

这包括再增资扩产过程中,以“绿色、科技、智能、节能、环保”来定位和建设新明珠肇庆园区,建立智能现代化工厂,拿下行业的“八个第一”,我们打造了生产实时在线中央数据中心,全流程监控生产、一键转产,行业内首创13层的立体仓储,行业内首次使用无人AGV智能仓储系统等。

再比如,在电商蓬勃发展的阶段,新明珠便积极开展线上渠道革新,未雨绸缪。在2013—2016年渠道变革的基础上,2017年我们推出新明珠家世界的新生态,把销售、生产的整个闭环打通,形成整个新的生态价值链。“新明珠家世界”的内部生态系统包括几方面,智慧门店把原来实体门店连到线上,跟中央数据库连在一起,实现线上引流到线下实体。同时,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爱窝汇”,可以让终端客户提高效率,让进店的每一位客户都能得到实时的沉浸式体验。

今年疫情下,有的企业被淘汰,也有很多新的业态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围绕“宅经济”。今年前9个月很艰难,但9月份我们基本上追平了2019年的销售业绩,我们也期待接下来的第四季度争取实现10%的增长。

作为青年企业家,我深感传承接力的责任之重。青年企业家如何传承的这个话题,相信是政府和社会最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佛山青年企业家联合会是一个社会广泛性的组织,我们这一代青年企业家究竟有什么困惑和思考?我总结了三个方面,第一是传承。青年企业家传承父辈事业和团队,该怎么做?

我们的父辈,可能都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现在也有一定年纪了,但他们依然充满了魄力,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和情怀是二代企业家要传承的宝贵精神。

我从小跟着我的父亲,我深知他艰苦创业、大胆创新,并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老一代企业家给了我们好的榜样,这是新一代企业家需要去传承和发扬的。

第二个是管理。很多企业家跟着父辈一起创业,一起经历无数的风雨,但是也有一部分在海外回来的企业家,对于国内的一些情况不一定能够深入了解,而且在与中高管的协同管理上,如何建立更好的信任,如何并肩作战、上下同心,这是我们年青一代企业家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与中高管、与上下游产业链、与供应链对接,如何形成更好的协同关系,是青年企业家必须回答的课题。

第三是新型的政商关系。二代企业家有一些在国内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在海外读书,对于新型的政商关系可能有一些理解不透的地方,不知道怎么沟通,不知道怎么主动把自己的诉求和想法和政府部门交流。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启航正当时。展望未来,我们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我们期待与大家一起携手同心,全力以赴,把佛山青年企业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有影响力的人。

●佛山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贤帅:

科技创新+工匠精神让佛山制造“镶金牙”

10年来我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做中华民族自主品牌的牙科植入性医疗器械。

牙科种植体,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植入性医疗器械,但中国市场99%被国外的品牌所占领。博士毕业以后,我放弃了在外国高薪的教职和深造的机会,回到广州组建团队继续研发。

一颗小小的种植体,涉及精密制造学、生物学、医学、材料学等学科,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一技术。但由于国家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审批和监管特别严格,必须通过企业实体运营,我也遇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中科院的安稳,另一边是创业的九死一生。为了让创新的种子发芽生根、践行我的初心,我毅然放弃了中科院的编制,开始创业之路。

创业需要资本。在佛山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得到市、区、街道数千万元现金扶持,顺利完成4轮融资,助推了企业的发展,中科院项目组的多位小伙伴和工程师也放弃了编制,加入我的创业队伍。

我想,佛山的社会氛围正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这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有活跃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完善的双创与人才政策,又是全国制造业大市,也是全国最大口腔医疗资源生产基地,足以承载我们的梦想。

历经上万次实验,我们终于突破植入性医疗器械的技术壁垒,在技术装备、熔炼配方和生产等方面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是我们十年磨一剑的动力,我们世界首创了基于3D打印技术和影像技术的个性化种植体,把技术延伸到创伤救治、美容整形和癌症修复,在香港已完成200余例口腔癌的成功修复。

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迈向了创办民族自主品牌的道路。我们拥有200多项知识产权,牙科种植体专利个人排名全国第一,3D打印植入物专利排名全国企业类第一;2018年,我们还走出2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成为佛山市唯一一名“最美奋斗者”候选人,一些一线的技工也成长为大城工匠、全国技术能手。

追求极致是中科安齿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创业这几年我深有体悟,能够解决某些痛点,得到老百姓认可的才是好的技术;技术也是有保鲜期的,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所以新技术要迅速和本地资源作对接,形成生产力。

佛山就有这种优势交叉互补的基础,是“创一代”和“创二代”有机结合的典范。有一句佛山老话我特别喜欢:“牙齿当金使。”这不仅体现佛山企业诚实守信,更践行了顶天立地的工匠精神,就像鲁毅书记勉励我们青年企业家一样,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实业精神。中科安齿的每一颗种植体都是合格的,如此才能践行我们对国人生命健康的承诺。

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曾来到我们公司调研,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特别是打通口腔产业链,实现从链到网的闭环。现在,我们覆盖了一、二类医疗器械,打通了口腔诊所的终端,医生和患者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还引进加拿大工程院士团队,并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把相关技术发展到骨科植入领域。

目前,我们即将迈入商业化、规模化生产盈利的阶段。我们正在三龙湾建设国际先进医疗企业产业基地,我们将依托这座基地加大国际国内合作,持续研发,以打造世界顶尖的医疗器械为己任,让中科安齿立于世界企业之林。

●日丰集团总裁许腾徽:

人才是资本,不是成本

我想分享一下我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洞察到的三个“三”。

第一个“三”,是企业家要回答的三个问题:经营企业的底层动力什么?使命是什么?成就了多少人?

很多创业者,在经营企业过程中首先想到赚钱、想到出名,“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其实赚钱和出名是边际效应递减的,你能不能找到赚钱和出名之外的动力?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我的动力就是,如果一件事情能够让我持续成长、推动整个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这就是我的底层动力。

第二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社会需要我们企业?正因为企业可以不断创造价值。如果你只是盯着钱,时间一长,你赚的钱可能越来越少,也会越来越辛苦。但如果有了使命感,你赚钱的过程就会越来越轻松,并且可以号召更多的人与你同行。

第三个问题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你成就的人的数量,你成就的人越多,你的企业规模就越大;第二个是你成就人的高度。这跟企业家的格局有非常大的关系,你有没有把员工当作你的主人翁,你有没有问过他10年以后想赚多少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有没有关心过他喜欢干什么样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当有人要超过你,你是支持他、为他喝彩,还是打压他?

第二个“三”是战略、组织和运营。

战略就是谋定而后动。第一战略是看趋势,我们一定要看到终局,以终为始,反过来倒推今天做的事情。为此你必须不断保持高质量的信息输入,不断思考更加底层的问题,不断地更新内心的数据和底层的算法;

第二战略是找到增长曲线,以小米为例,小米做的手机、手环、电子秤都是为智能设备体系服务的,我们也不断创造战略增长点,不断建立护城河,让它们彼此连接、互相反哺,最终形成一条宽广的大河。

第三则是掌握节奏。走得快,可能成为先烈;走得慢,可能就会被“淘汰”,走快半步是最好的。

组织方面的议题则分为“员工愿不愿意跟你干”“你能不能干”和“你可不可以干”。员工愿不愿跟你干,取决于企业氛围和激励机制;你能不能干、你可不可以干,横向看流程,纵向看授权。在日丰集团,我们会秉承一个原则:只要没有系统性风险,我们都会授权员工以极小的成本反复试错,最终会跑出好的结果。

运营也分为三个小点:我们要有不断暴露问题的文化及数据的透明度,要不断总结管理及经营过程中的最佳实践,还要有“端到端”的管理思维。运营过程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内部关于战略的共识不是宣讲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因此运营过程还要形成企业内部上下战略的共识。

最后我讲一下阻碍企业发展的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不学习。我自己如果有两周的时间一直感觉自我良好,就会出去学习,因为自我感觉良好意味着我停止了成长,必须不断出去学习交流;我还会确保朋友圈里至少有20位比我优秀的企业家可供随时咨询。

第二个阻碍因素是企业里的既得利益者。如果一个人在一个岗位里待得太久,可能会有腐败行为、懒惰的文化,所以人才一定要流动起来。当然,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不排除就是老板本人,如果老板不思进取的情况下,就可能成为企业最大的天花板。

第三个是错把公司人才当作成本而不是资本。如果你只是瓜分存量市场,那他们就是成本;如果你希望与人才一起创造增量,他们就是资本。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分钱”的问题,我觉得分钱一定要分到员工、分到人才“手软”,并且对他有高的期待、高的要求,如此我相信企业大概率会越走越好。

●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伟健:

佛山产业“不锈”发新枝

结合自身由从政到经商的经历,我分享对青年企业家传承创新、推动不锈钢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我曾经是佛山高明最年轻的团区委副书记和镇党委委员,有着8年的公务员经历。29岁那年,我辞去公职,回到家族企业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诚德”)工作,投身不锈钢事业,到今年也正好是第八个年头。回顾人生经历,2008年,我公选成为团区委副书记;2019那年,我荣获了“佛山大城企业家”称号。朋友说我是“华丽转身”,我说我对事业有着“不锈”的追求。

从诚德的发展壮大,可以观察佛山澜石不锈钢的黄金三十年。诚德专注不锈钢事业三十年,是佛山不锈钢产业的参与者、见证者、坚守者和开拓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佛山澜石就开始进口不锈钢管材和板材,慢慢汇聚起不锈钢加工、生产、交易和流通等各个环节,不锈钢市场方兴未艾。诚德就是佛山最早从事不锈钢的民营企业之一。1990年,诚德创办人李泉先生从不锈钢装潢工程起步,此后在澜石开设了第一家不锈钢门市,前店后厂加工、销售不锈钢制品。

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佛山澜石不锈钢市场兴旺起来,但有限的土地空间开始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于是1999年,诚德到高明建厂,从不锈钢制管、冷轧、固溶、热轧、冶炼,一路力争上游,成为佛山地区规模最大的不锈钢民营企业。

面对着澜石这个全国最大的民营不锈钢集散地,诚德需要更广阔的生产空间。2009年,诚德沿西江溯源而上,与国企合作,在广西北海铁山港建成了北海诚德集团,以年产340万吨不锈钢板卷的规模排行中国不锈钢企业第三位,成为国内第一家从红土镍矿冶炼到冷轧全流程覆盖的企业。

接下来几年,随着佛山城市化快速发展,不锈钢产业集聚始终缺乏整体规划,加上工业成本不断上涨,本土不锈钢企业外迁或转行,流失比较严重。就在这个时候,江苏无锡不锈钢市场凭借着背靠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地利,以及电子商务发达的优势,迎头赶上甚至逐渐超越佛山市场。

此时“南佛山,北无锡”成为中国最大的两个不锈钢市场,共同主导着行情价格和资源调配。我们诚德总部始终是牢牢扎根在佛山的,我们炼钢、热轧等上游工序可以在外头,但冷轧及下游深加工一定要留在家里。于是在2016年,诚德在高明基地拆旧建新,转型升级,建设年产15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以首创业内第一条1450六连轧、智能化无人值守的酸洗线和深度水处理及零排放系统,打造出了一个技术先进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不锈钢企业。从北海诚德冷轧到佛山诚德新材料,两座年产均超百万吨级的不锈钢冷轧项目,都是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作品,也正是诚德不锈从工业2.0到3.0再向4.0大步迈进的最好体现。当前,高明基地正在建设年产18万吨智能化平板产线及仓储项目。

近年来,佛山提出要再次做大做强不锈钢产业,加快培育总部经济,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澜石不锈钢产业已走过黄金30年,而澜石不锈钢总部大厦项目正是为实现未来贸易额超3000亿的产业集群目标。诚德公司最先响应政府号召,率先进驻大厦,买下了裙楼用来打造不锈钢商贸三大平台:一是“钢汇宝”不锈钢出口贸易平台,二是不锈钢电子商务平台,三是佛山不锈钢商贸会展平台。

“巍巍龙脊灶风南,火旺千年大城天。诚德思源开福业,同心政企写新篇。”这是我写的一首小诗。中国从过去的“手无寸铁”到今天的“钢铁大国”,我们佛山民营不锈钢企业功不可没。作为年青一代,我们很幸运,能够站在父辈巨人的肩上;作为年青一代,我们力求上进,勇于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佛山不锈钢事业薪火相传,它不但没有生锈,而且一定会更加闪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向着“制造强国”“不锈钢强国”的伟大目标进程中,牢记使命担当,努力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撰文:王谦华声宇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

新闻推荐

增设资源教室 聚焦个别化教育肇庆市特教助“折翅天使”飞翔

特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西江日报记者夏紫怡摄西江日报记者夏紫怡他们有的失去了光明,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有的智力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