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又放花千树 肇庆学院科研工作、学科建设成果丰硕
肇庆学院教授刘文华带领的肇庆道地南药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为肇庆南药的发展注入科研动力。 肇庆学院 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近年来,肇庆学院坚持内涵式发展,推进高质量建设,在科研领域、重点学科、创新团队等方面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成绩可圈可点。
科研经费总数超过5亿元
多支创新团队迸发科研澎湃动力
今年5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播发了关于肇庆南药为国际抗疫贡献“肇庆力量”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而在肇庆学院,刘文华教授带领的肇庆道地南药研究与开发创新团队为肇庆南药的发展注入科研动力,该团队主持完成国基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厅级课题5项,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近年来,肇庆学院械可靠性与振动控制团队、食品安全检测新技术创新团队等广东省省级创新团队和多个优秀创新科研团队动力十足,带动肇庆学院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红花虽好,仍需绿叶扶持。为了激励科研发展,肇庆学院制定《肇庆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肇庆学院申硕工程特别奖励办法》,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学校高水平科研项目数稳步增长,科研立项经费持续攀升。2014年至今,学校科研经费总数超过5亿元。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近年来,学校高级别科研奖励取得较大突破,共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包括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项、中国美术奖1项等重大奖项。
作为科研的阵地,平台建设尤为关键。学校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也取得重要建树,获得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文化传承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高水平论文和知识产权数显著增长,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292篇,知识产权总数1218项,国际专利4项。
实现国际发明专利授权“零”的突破
学校科研结出累累硕果
科研领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阵地。
回望奋斗历程,足迹深刻隽永。肇庆学院科近年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研活力,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的挖掘与培育,努力提升科研成果层次和水平。
近五年,学校科研获奖取得丰硕成果,获奖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共获18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进一步彰显了肇庆学院的创新实力。
与此同时,学校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改革、产学研基地建设为抓手,以肇庆市主导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需求为目标,开展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等科研服务工作,从经费投入、政策引导、管理服务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大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快速增长、转化质量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申请及授权量显著增长,2019年以来获得4项日本专利,实现了国际发明专利授权“零”的突破。
近五年,学校共获得专利授权1209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明显,共授权49项,2019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创学校历史新高,比2018年数量翻一番。
申硕工程稳步推进
形成重点学科百花齐放新格局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014年,学校在升本以来历年奋斗成果的基础上,出台《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进申硕工程实施意见》,确定“4+3+5”重点学科作为申硕工程的重点培育学科。
此外,学校聚焦产业需求为导向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整合资源加大对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等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投入,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据该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市共建重点学科3个,“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珠江学者”岗位学科1个、构建起重点学科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更为喜人的是,2017年6月,肇庆学院被确定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这是学校办学水平迈向更高层次的重要标志。又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申硕”工作阔步向前,获得重要进展。现阶段,肇庆学院正全力以赴,为提升办学层次作最后的冲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砥砺奋进中的肇庆学院将以更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建成新时代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上抒写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礼让斑马线,一个小小举动,展现的却是城市的文明高度。在肇庆城区,尤其是在没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礼让斑马线已成为广大驾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