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湾区·文学湾区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举行 一流湾区需要一流文学 一流湾区成就一流文学

深圳商报 2020-11-16 06:24

“人文湾区·文学湾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在深举行。

本次峰会就繁荣湾区文学、共建人文湾区展开交流探讨。

11月13日上午,“人文湾区·文学湾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在深圳雅枫国际酒店举行。本次峰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承办。本次峰会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11城市的文学机构和文学研究力量,就繁荣湾区文学、共建人文湾区展开交流探讨,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在华语文学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峰会由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张忠亮主持。

让大湾区文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重要一极

2017年,在中国作协和广东省作协的关心指导下,在粤港澳三地的鼎力支持下,深圳市作协倡议并发起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这是深圳率先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战略而举办的一项文学学术盛会,是深圳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文学力量的重要举措。会上,专家学者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历史与现状、共性与个性进行论述,首次对文学意义上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体建构可能性展开探讨。2018年,大湾区11个城市作家协会主要负责人在深圳发出联合倡议书,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学合作与发展。2019年,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在澳门举办,与会专家就共建湾区文学、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粤语方言文学规律等富有特色和针对性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本着共生互动、合作共赢的精神,积极开展城际文学联动合作、繁荣发展文学湾区,不断增强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凝聚力,有力提升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软实力。

峰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指出,大湾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岭南文化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汇聚四方英才,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版图上有着自己重要的位置。粤港澳三地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合作以及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进一步增强大湾区文学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让大湾区文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的重要一极。对此,他提出建议:第一要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第二要讲好老百姓的故事,第三要讲好中国故事,第四要高质量发展网络文学。他希望本次峰会进一步探索建立良性互动、有效运转的文学交流合作发展机制,开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繁荣兴盛的新局面,让湾区文学真正成为华语文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枢纽。

“一流湾区需要一流文学,一流湾区成就一流文学。”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苏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发展必将蕴含能量巨大的机遇与潜力,以及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和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她还就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谈了几点建议:一是把握“世”情,共画培根铸魂的同心圆;二是把握“区”情,做好融合发展的大文章;三是把握“文”情,书写伟大实践的新诗史。她勉励粤港澳大湾区有理想有抱负的作家都应主动肩负起凝聚民心的光荣使命,积极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创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精品。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表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迎来了新机遇。而深圳文学承担了更为艰巨的使命,要书写深圳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综合改革试点新进程中的精彩篇章,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让大湾区文学发出更夺目光芒。这是深圳文学的使命,更是深圳文学的光荣。

中国作协全委、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认为,大湾区文学界同仁在建设大湾区文化、巩固大湾区对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征途上,应进一步发挥岭南文化兼容并包、务实创新的优势和精神,以充满南国气息的人文情怀,抒写大湾区建设的感想,谱写大湾区文化建设的新篇章,为形成大湾区文化圈、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学力量。

香港作家联会推广主任、世界华人科幻作家协会大湾区联络站秘书长罗旭(吟光)认为,文学湾区的故事从过去讲到现在与未来,而人文湾区也将从民族地域走向世界乃至全人类文明。香港的文化历来在国际性方面独树一帜,能为湾区融入新鲜的血液;香港亦坐拥雄厚的高校资源和发布渠道,与海外汉学家联系紧密,在译介和推出作品方面也有优势。与此同时,广东能够连接到更多的发布平台和奖项活动。她相信,大湾区只要有优秀作者与作品打底,定能开创出文化艺术的新局面。

大湾区应该有建构新人文前沿的自觉与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经济共同体,也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主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以文学连接情感,以文化凝聚认同,以交流聚合力量,以发展推动共建,广泛开展文学交流合作与融汇创新,通过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召开深莞惠港澳文艺界联席会议等形式,携手推进大湾区文学融合发展。在目前新的发展机遇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应该如何抓住新契机,又面对着哪些新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大先作了《到世界去与返回故乡》主题发言。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发展,可以视为反思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化格局,试图重新绘制文学的地图的规划与议程。这实际上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塑造具有中国话语意味的理念。反观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西古今文化碰撞的历程,原先我们试图把世界带回家、试图到世界去,现在我们要返回故乡,立足本土,构建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21世纪,我们需要面临新的“出海”。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应该有建构新人文前沿的自觉与信心。

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表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时代声音一直是阅文集团坚持和探索的文学实践,也是我们需要认识的时代命题。中国故事、中国精神,正不断被广大网络文学作者用文字加以讲述和铭记。阅文集团将联合更多优秀的行业伙伴,共同合作,持续做好网络文学内容的培育和开发。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要有新气象,也不妨从岭南的现代文化中找寻资源,重点不是追忆、回望,而是面对现在和未来。”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理应有关于它的独特文学书写。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具有前瞻性、日常性、开创性三个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地理概念、政治概念,更是一个文学概念。除了技术空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之外,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开创一个审美空间、文学空间,开创想象的空间,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周西篱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蓬勃发展呼唤着文学理论评论刊物的诞生。广东省作家协会响应时代呼唤,创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将始终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关注大湾区文学,关注生动活泼的、有碰撞性的理论评论,发出有效的、建设性的声音,发挥理论评论对创作的推动作用,体现文化的自觉和对时代要求的担当。

峰会上,广州市作协副主席鲍十、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梅毅、珠海市作协主席卢卫平、佛山市作协主席张况、惠州市作协主席陈雪、东莞市作协主席陈启文、中山市作协常务副主席黄廉捷、江门市作协主席张启雄、肇庆市作协主席钟道宇等分别结合各城市文学的实际情况,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未来发展作出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卫晋/文 墨墨/图)

新闻推荐

肇庆教师苏慧荣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为全市教育系统首例、肇庆市第十一例

西江日报讯(记者潘粤华)11月11日,当人们在享受电商网购节的购物乐趣时,肇庆市第一小学体育老师苏慧荣正在位于广州的中国人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