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筑牢生态法治屏障 服务肇庆绿色崛起

西江日报 2020-11-08 01:13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青山绿水离不开法治保障。如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肇庆两级法院立足纠纷多元化解、环境资源审判、破产审判等工作,着力服务绿色经济、保障生态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为绿色经济保驾护航

不久前,游玩时不慎受伤的谢女士将旅行社和保险公司诉至德庆法院。没想到,立案当天就接到了法官电话,一番沟通协调后,案件第二天就调解完毕。谢女士收到2万余元赔偿时,对法院的效率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肇庆两级法院立足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生态保护和文旅服务齐抓,积极联动旅游管理部门、保险协会、旅行社等机构建立联络协作机制,在旅游城市保护、景区开发、纠纷前端化解等方面着重发力,给来肇旅游者安心顺心的旅游体验,以“零诉讼”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7月23日,肇庆市首个“旅游纠纷调解室”挂牌成立。调解室由四会市法院与市文广旅体局联合设立,同时制定《关于建立涉旅游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工作方案》,市文广旅体局接受法院委托联合调解,法官进行法律指导并司法确认。

目前,肇庆法院已先后在鼎湖、德庆、端州、封开、四会等五个县(市、区)探索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发挥司法、行政联合调解优势,推进涉旅游纠纷高效化解,助推旅游经济稳步回暖。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肇庆全市共接待游客2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4亿元,同比恢复均超过70%。

为生态保护划出红线

225公里的西江水系是流淌在肇庆人心中的母亲河。随着珠三角西水东调工程的推进,从肇庆流出的西江水,不仅缓解沿线城市的缺水问题,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提供应急备用水源。

2019年5月,一起企业败诉的行政诉讼案件在引起不小的轰动。法院判决,支持政府作出的责令关闭行政处罚决定。“案件一方面涉及饮用水污染;另一方面,每逢下雨,污染物都可能经路旁沟渠或土壤进入西江水体,量虽不大,但同样须警惕。生态是红线,也是底线。”法官邓海东表示。

2019年,肇庆两级法院共审结涉资源、环保类行政案件294件,民事案件145件,从严惩处非法偷排、盗采河砂、禁渔期捕捞等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128宗189人。

同年,针对封开县矿产资源滥开滥采、河砂领域重点整治突出问题,肇庆中院发出司法建议,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形成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实现司法审判与行政执行的良性互动,建议被评为全省法院扫黑除恶“十佳司法建议”。

继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后,肇庆近日斩获最具含金量的“绿色招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少数全域入围的城市。

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

走进中恒陶瓷有限公司,一批批砖坯正沿着生产线陆续施釉、印花,横跨车间上方的长长管道里,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进到高温窑炉中。

谁能想到,这家公司4年前还濒临破产边缘。在肇庆市委的大力支持下,政府和法院联动让产业在转型中实现升级。肇庆中院法官多次组织债权人协商,确保不停产的同时积极推动绿色转型。10月10日,中恒顺利启动破产重整计划,注资过程中,实现6条生产线的“煤改气”改造,企业在重整中升级,迎来发展新机。

同样,不久前,经法院多方努力,一家位于肇庆高新区的传统纸业公司被并购重整,入驻的是另一家拥有国际一流环保标准生产工艺的绿色纸厂,投资50亿元的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新项目的上马直接撬动了国电集团50亿元投资配套环保项目的建设。

立足资源优势,为绿色产能引入提供法治保障。近年来,肇庆法院秉持“府院联动”理念,着力为高新科技企业招商落地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保障,推动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脱钩,充分释放“绿色GDP”效益。

绿色转型蹄疾步稳。截至目前,肇庆高新区已引进已投产的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300家以上高新企业,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

数据显示,2019年,肇庆全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珠三角首位,今年,PM2.5、O3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位列全省第一,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7%,同比上升逾10%。

新闻推荐

肇庆查获一批涉嫌走私冻品

西江日报讯(记者肖桂芳)近日,据群众举报,市打私办查获一批涉嫌走私冻猪脚24吨。10月28日,群众举报有车辆运输走私冻品,市打私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