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定格永恒 雕塑凝固时代记忆
作品展现场。 西江日报记者 袁丽娟 摄
水彩画《歇脚·威尼斯》 叶青峰
“看革命历史人物雕塑,就如同是看一部活的历史书,让我们亲历一般,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步调,与他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在“雪泥鸿爪·当代雕塑家叶青峰从艺6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带给观众的一种跨时空的直观感受。雕塑艺术家叶青峰用60年来的180件雕塑、绘画等代表性作品,为我们描绘历史和集体记忆的构建,记录时代变迁。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雕塑记录,讴歌新中国光辉历程,激励青年艺术家思考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
从叶青峰的雕塑作品题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是反映肇庆本地传统历史题材、民族题材、文化题材,例如《叶挺》《蔡廷锴》《利玛窦》《包拯》《六祖慧能》《端砚工匠》等雕像作品,还有不少雕塑作品摆放在肇庆的公园、学校、博物馆等地,这些作品饱含着他对肇庆生活的热爱,对本地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
“我的雕塑作品多数是跟革命烈士、历史文化名人有关,我对革命烈士满怀敬畏之心和崇敬之情,是带着感情去设计制作。而且,这些作品能让人记住历史,珍惜现在,做这样的事情有意义,值得做。花多大力气都要完成。”叶青峰告诉记者,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赤诚的爱国心,没有醇厚的家国情怀,作品一定不会感人。
叶青峰的雕塑创作有着几十年积淀的功底,有着生活的历练,有着原始的淳朴和宽容。他制作的北伐名将叶挺像,以头戴军官帽、身披斗篷、手执望远镜、腰挂军刀,一刀一凿刻画出将军庄重威严、凛然正气,写实艺术手法再现出神形兼备的英雄形象。
曾经有人塑像,每个局部都很像,但就是整体看起来不像。在叶青峰看来,一个好的雕塑作品需要顾及整体性,不能夸大突出任何局部去喧宾夺主,要注重与主题保持一致。就像现在,网上经常热传一些城市或高校校园内的主题雕塑,被网友表面化解读出各种“笑果”,究其原因,叶青峰认为,创作者与受众双方均存在问题:一方面,创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意思不明确,会造成误解、产生歧义,还有些作品也不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大众审美能力跟不上艺术家的发展步伐,审美及鉴赏观念水平有待提高。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雕塑语言的表达上,肇庆雕塑艺术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让人应接不暇。肇庆市文联副主席、肇庆美术馆馆长罗秋帆介绍说,从传统到当代艺术,本地雕塑艺术沉淀出可喜的一面。从具象到抽象,再到半抽象,经过多年发展整合到一起,形成多元化的一种发展态势。叶青峰老师是老一辈的艺术家、美育工作者,有着深厚全面的艺术功底,这次雕塑、绘画展长期扎根人民,反映大众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非常接地气。对从事雕塑艺术工作者、爱好者、学子的创作具有鼓舞作用,也为很多艺术家提供了可贵的借鉴经验。更激励青年艺术家思考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
在当下,我们年轻的一代雕塑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应注意多创作和现实生活、国情融合的作品,脚踏实地,立足于生活,放眼世界,在中华文化中选取现代文化、先进文化,找准自己的主流价值取向。不断创新艺术语言,在庄重的内容和形式鲜活之间,找一种平衡点,与时俱进。
同时,肇庆天然的自然生态优势和历史文化底蕴,是一片美术创作题材的“富矿”,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本地的艺术家从中吸收滋养,把原生态的素材变成有用的美术题材,转化为强大的美术创作力。
目前,叶青峰一直遗憾于自己创作完成的五件有关肇庆的历史名人雕塑,无处安放。城市雕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象征,城市形象的代言,提升着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的同时,也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传递创作者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一方面,城市人物雕塑需要艺术家用心创作,另一方面,这些雕塑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展示,安置在什么地方才能让更多大众透过雕塑了解到这些英雄和他们的故事,也是需要我们深思的。
新闻推荐
肇庆新区电子信息 产业园一期项目动工 规划面积172亩,企业可拎包入驻
■延伸南方日报讯(记者/余秋亮通讯员/杨芳)金秋送爽,肇庆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项目工地内一片热火朝天。记者近日在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