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断腿”到“零跑动”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南方日报 2020-10-30 07:28

企业人员在深圳湾行政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自助领证。

“它已经成为了生活好帮手!”深圳市民方先生使用“i深圳”APP快一年。以前,每月查违章、缴纳罚款,要用深圳交警APP;乘坐公交地铁,又需要微信小程序;查询社保、公积金的缴纳记录,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而自从使用“i深圳”后,他的手机大大“减负”了,原先需要在各个程序里办理的生活服务,都能在一个APP里搞定。

通过“i深圳”掌上办、“秒批”“秒报”等新模式,企业和群众可感知政务服务的速度与质量,其实背后发挥作用的是数字政府的有效运转。基于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圳这座高效智慧的数字之城正在飞速成长。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李定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

从“数字治城”到“数字防疫”

深圳是一个特大移民型城市,人口流动大。从经济特区建立之初,深圳常住人口30来万。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实际管理人口2200多万,拥有商事主体340.6万户、1500多个城中村……面对大城市这个庞大系统,依靠传统手段,难以确保城市高效精准施策、安全有序运行。

为破解治理模式与城市系统不相适应的矛盾。2012年,深圳创造性提出“织网工程”,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治理城市。通过建立“一库一队伍两网两系统”,将各部门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编织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提升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

正是从“织网工程”开始,深圳开启了数字政府建设,探索智慧城市。2013年,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政务信息共享国家示范市”;2017年信息社会指数蝉联全国各大城市首位;2018年提出建成“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要实现“六个一”目标;2019年深圳成立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统筹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蝉联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第一名……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圳城市管理更科学、更精细、更智能,也让深圳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来时,更好的智慧化防疫。2月7日起率先推出了“深i您—健康码”,创新推出了手机“亮码”无接触通行模式,到目前“亮码”行为已经接近4亿次,实现了“一码通行”,同时借助大数据织密织牢防控网,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助力。

借助首创的健康码、“深i企—精准服务企业”“深i您—自主申报”平台等,深圳以数字化赋能疫情防控,实现快速复工复产,最新出炉的深圳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GDP达12634.30亿元。

“深i您—自主申报小程序是政府跟社会、市民群防群治、共抗疫情的体现和缩影。”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王耀文表示,通过市民自主申报,大大降低了社区人员上门采集的工作量,并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

今年7月深圳市城管智慧中心揭牌成立,依托前沿技术,城市管理涉及的人、车辆等实现互联,可以实时在线监管、调度。

王耀文介绍,指挥中心已完成基础支撑环境的部署,接入了全市63套系统,汇集各部门100多类业务数据、25万多路视频数据,接入了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融合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块数据”智能底板,实时感知城市的人口热力分布、各类城市部件和各类的服务设施。

从“网上办”到“掌上办”

进入“深圳政府在线”,在首页轻松找到“政务服务”的专栏。“教师资格证”“人才引进”“就业服务”等高频办事项目接连出现,需要去哪些部门办理什么手续?注意事项是哪些……市民们可按照自己的需求,点击鼠标,根据系统的指引,找到办事指南。

深圳市自2010年推出“深圳政府在线”改版,开始整合各政府机构实用、常用的便民服务内容,在网上敞开政府机构的多个“门”,方便市民、企业办事。

近年来,深圳按照“放管服”改革和“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的要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目前,深圳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达100%,99.92%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4.0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次跑”,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服务1327个。

办事前,先浏览“深圳政府在线”已经成为很多深圳人的固有习惯。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正在习惯一部手机走深圳的生活。

前几个月,张丽送朋友去机场,到了值机柜台,突然发现身份证不见了。眼看着就要停止值机了,张丽让朋友下载“i深圳”APP,掌上办理临时乘机证明,结果不到5分钟就搞定了。她点赞道,“到过很多地方,深圳这项服务还是独一份,贴心、方便!”

作为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推出了区块链电子证照、AI智能客服、千人千面等创新模块。通过“i深圳”,市民即可一站式享受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电子证明、游玩预约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此外,还包括应届毕业生接收、居住证签注和申领、汽车摇号和竞价、乘车码、公积金提取、交通违法查询处理等高频服务。

“i深圳”渐渐地成了24小时陪伴在市民身边的生活“好帮手”。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后,已汇聚7696项服务以及55类电子证照和电子证明,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已实现掌上办理。截至目前,“i深圳”APP累计下载数超1800万,注册用户数超1100万,累计访问量超10亿。

据深圳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i深圳”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政府服务意识,让市民和企业能够享受更便捷的掌上办事服务,提升市民幸福感,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努力实现“线下能办的线上也能办,线上能办的掌上也能办”。

从“等审批”到“秒批”“秒报”

“只要打开手机,即可随时随地申报相关涉税事项,申报表填写时间由原来3分钟缩短为30秒,办税时间快多了。”今年1月,“@深税”移动办税平台上线,纳税人只需通过微信扫描该平台的二维码,就可以“秒批”速度办理纳税证明开具等税收业务。

“秒批”,是深圳数字政府改革和行政审批改革的创新成果,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技术打造出的全新智能审批系统,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实现数据自动比对、快速高效核验申请信息,为企业提供“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服务。

目前,在人才引进等领域,深圳“秒批”事项超过210项。在此基础上,深圳在全国首创了无感申办“秒报”模式,让市民、企业在填报资料时基本上只需要“选择”而无需“填空”,从而再次大幅提高了效率。

深圳市人社局审批服务处副处长林佩君以应届毕业生引进“秒批”举例,“减少就读地、深圳1次往返,减少人社、发改、公安部门6次跑动,精减至少5项纸质申报材料,精简8个人工审核环节,缩短10个工作日办理时间;全程网上办理,仅在落户环节前往公安户籍窗口现场采集指纹即可。”

近日,深圳推出“秒报秒批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首批试点包括变更高龄老人补(津)贴、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申领等58个事项。以企业投资项目延期为例,改革前需要填报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属性等在内的28项信息,最快4个工作日完成审批。而推行“秒报秒批一体化”后,申请人只需填写“延期理由”,系统对比后可马上办结。

如今,“秒批”“秒报”已成为深圳政务服务高效率的代名词,“秒报秒批一体化”也将逐渐覆盖政务服务领域。

未来,深圳将聚焦“优政、兴业、惠民”,建设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数字政府,打造数字政府、数字经济和数字市民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助力加快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高水平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策划:甘雪明曲广宁丰雷统筹:张玮

新闻推荐

肇庆非遗文化巡展(广宁站)活动举办

非遗民间传统技艺舂白糍摊位吸引人气。西江日报通讯员江先梅摄西江日报讯(记者张苑卉特约记者凌杰)为让群众近距离遇见非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