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重维:写歌评巧结报纸缘

西江日报 2020-09-14 01:47

“做评报人已有十年了,看着报纸不断变化创新,仿佛看着一个孩子茁壮成长。”2007年,孙重维从宣传岗位上退休,在众人的举荐下,他参与到西江日报社每期审读刊物的评报工作中。而这一切的缘分,不止于此,“写歌评让我早早地与报纸建立了联系,甚至形成了‘默契’。”

上世纪90年代,音乐专业出身的孙重维在工作之余,格外关注肇庆本土原创歌曲的发展,偶尔听到一首韵律出色,歌词活泼的本土歌谣,他都习惯执笔写下一番感受与评论。但如何把这些朗朗上口,具有本土特色的原创歌曲传播出去,得以重视,成为当时孙重维的“心中一事”。“后来转念一想,与其写歌评自娱自乐,不如将其发到报纸上,让大家都知道,相互传唱。”想法付诸行动之后,孙重维前后投稿二十余篇歌评至彼时的西江日报文艺版,一来二去,便与报纸结下了缘分。

“鼎湖山、七星岩、包公等肇庆本土特色元素都融进了原创歌曲里,经过报纸的宣传,大家都能哼唱,这是多好的本土文化传播啊。”此时此刻,孙重维内心“大石”早已落地,而屡次投稿刊登,也愈激发他的创作激情。他认为,西江日报作为地区报刊,是群众的文化阵地,更是引导百姓正确认识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民生无小事。在关注民生,与时俱进方面西江日报一直在改变,不断发展。”

孙重维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报纸只有四个黑白版面,内容和版式都较为单调。随着印刷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报纸的版面也开始变得新颖丰富,内容更接地气。“比如文化副刊方面增加了西江月、名城故事、读书等版面和丰富的栏目。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纸前后在2012年、2016年、2018年三次报道‘托举哥’邓雄飞的故事,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绵延不断的温暖。”

“进入新时期,我们媒体的新闻报道时效性加强了,事件报道的现场感和动态感突出了,细节更加丰富了,对受众的感染力和引起的共鸣和互动也更明显了。”对于西江日报接连报道肇庆市道德模范邓雄飞的文章,孙重维在评报中给予了肯定。“从初次救人成名到再次救人,再到孝顺家人,三次报道,横跨数年,这无疑在道德认识、道德体验、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给了本地百姓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有言道,高度决定影响力。但在孙重维看来,决定影响力的不仅仅是“高度”,还在于“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立足平实的事件,站在思想的高度上,向受众传播时才能有底气。”而这一切,在西江日报的新闻中亦能有所见。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新鲜血液”的注入,西江日报的新闻队伍也渐愈发充满活力。孙重维建议,“不离开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是,记者要多下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编辑则更应提高炼字,避免冷僻字、繁琐叙事,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让读者如见目前,如闻耳畔。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新闻推荐

出门入商圈生活真便利

在楼下的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袁安琪介绍自己到学校的距离。 西江日报记者赖小琴摄西江日报记者赖小琴实习生赖泳铭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