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童心”未泯笔耕不止创作千余篇作品
一方书台写春秋,两袖清风谱华章。8月21日,记者走进肇庆本土作家姚福初的书房,探寻他阅读与创作的故事,让读者领略老一代教书“匠人”和文人的风采。
从小爱读书
姚福初出生于1938年,今年已是82岁高龄,但他依旧保持看书读报、写作的习惯。见到姚福初时,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清瘦高个、头发花白、衣着朴素,浑身散发着一种文人气息。谈吐举止间,透着他对儿童文学的独到见解和痴迷。
姚福初告诉记者,他出生于德庆县马圩镇农民家庭,从小就特别喜欢看书,中学时代看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文学著作,以及外国文学作品和寓言故事。经过寒窗苦读,1959年,他考上了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成为镇上第一个大学生。
上大学后,有了更多的图书资源,四年时光基本在书海中畅游,并开始创作散文、诗歌和杂文。毕业有分配,可留在大城市做教师,但他却心系故乡教育,放弃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马圩镇斌山中学教书。
“与我同一批的八成同学都留在了城市,但家乡哺育了我,我学有所成后更要回家乡建设,为山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回想当时的抉择,姚福初没有后悔。言语中,更彰显了那一代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傲骨。
创作寓言故事警世醒人
在乡镇中学从事教育,接触最基层的某些人和事,成为了姚福初创作的源泉,奠定了创作寓言故事的基础。“讲好一堂课只能让几十人受益,要是业余还能写出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岂不可让成百上千人受益。”姚福初说,教书的第二年,他明确了自己创作的方向,从此与寓言故事结缘。
在担任教师期间,他一身兼四职,既要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要做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和学校的宣传工作,工作繁忙。于是,他别具一格创作以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为重点。姚福初认为,寓言故事揭示生活哲理,总结人生经验教训,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等方面,可以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姚福初还高兴地与记者分享道,第一篇寓言故事《害怕摔跤的蜈蚣》在《南方日报》刊登后,发觉自己也可以写出省级水平的作品,他激动不已。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地创作寓言故事,越写越多,作品基本都发表在省、市级报纸和刊物上,以及国家级少年刊物,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和业界的认可。
退休后仍笔耕不止
退休后的姚福初没有像大多数退休人员一样享清福,而是从业余作家转变为专业作家,创作寓言故事的兴致更浓,比退休前创作的作品更多,至今共创作了1000多篇寓言故事,500多篇童话、散文、杂文,500多首诗词。同时,他还热心从事德庆县志、县党史编辑工作,参与编撰《德庆县志》《德庆旅游志》和《中共德庆县历史》。
“我现在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创作童谣,还坚持每天慢跑2公里。”姚福初目光有神,声音爽朗地说道,“不读书看报,思想会僵化,人也更加容易老态。”继2018年出版第一本儿童文学作品集《十二生肖寓言故事》之后,姚福初的第二本儿童文学著作《今古奇趣寓言故事》2019年又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接下来,他计划出版第三本儿童文学著作《趣味知识寓言故事》,完成他的“寓言三部曲”。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编审,广东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李国明是这样评价姚福初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姚福初寓言的灵魂,对寓言进行创新的尝试和探索。笔下的寓言通过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或对社会上的假丑恶做辛辣的嘲笑讽刺,或把生活的感悟、理解做精辟揭示,或从知识分子的良知出发,给读者以与人为善的教育。
回首几十年的创作生涯,姚福初精炼的总结道:“粤西人氏,世代种粮。华师求学,甘做‘孩王’。忝列‘高教’,志在山乡。童心未泯,鬓发成霜。编书为乐,退休亦忙。业余嗜好,爱玩诗章。”
西江日报记者 杨丽娟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李均阳
新闻推荐
港口镇对口帮扶肇庆德庆县回龙村,着力改善村居环境 121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夜行路
回龙村新安装好的太阳能路灯投入使用。通讯员供图本报讯(见习记者陈雪琴通讯员黄振钦仇晓媚)近日,港口镇对口帮扶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