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西江边□ 盘慧玲
我家住在西江边,一河两岸三桥尽收眼底。
夜幕降临,阅江大桥霓虹璀璨,江桥辉映,如诗如画,这是肇庆一张美丽的夜名片。庚子年的这几个月,每到晚上,桥上便闪烁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几个字,在冬春时节彼此照亮,彼此温暖,彼此鼓励。这是西江孕育的肇庆人民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
漫步新改造的江滨大堤,远处高楼林立,桥上斑斓的霓虹、两岸的灯火倒影在水面,波光粼粼,江上船只穿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个悠闲、宁静、诗意的宜居城市。
西江是我们母亲河,在享受哺乳的同时,自古以来也深受水患的侵害。古时候,人们缺乏科学知识,认为水患是由于河妖祸龙造成的,建宝塔可以镇河妖锁祸龙,于是南北两岸各建两塔,四塔擎天,永保堤围,寄托的人们的良好愿望。
但西江水患仍频频发生,入夏水浸街道,对交通、房屋、生活商业设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两岸交通唯一的方式就是渡船,而洪患也对通行造成严重的阻碍。记忆中,在小时候,江滨堤路非常狭窄,堤两边还是泥土或砂石结构,每年夏天,都是大家提心吊胆的时刻,祈祷这年能平安度过。刚毕业时,曾作为青年突击队员,参加了城东一带河堤的加固防护工作,当年由于设备比较落后,还需要机器和人手配合,我们的任务是组成几条长长的人链,一个接一个地传递一箕箕的砂石泥土,场景犹为壮观。90年代,为根治西江洪患,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支援的方式,重新建江滨堤路。我单位在江边,我和同事都欣然解囊,为端州也为自己尽一份责任。不久,坚固、宽敞,兼防洪与交通功能的江滨大堤终于显现在人们眼前,成为肇庆欢欣鼓舞的盛事。入夜,市民或一家几口,或三五知己,成群结队地到堤上散步、聊天,看繁星点缀夜空,看繁忙的船只在河上着来来往往,感受江风拂面的愉悦,然后相约到江上的酒楼喝夜茶,到堤边的大排档吃夜宵,这是当年最新潮最惬意的夜生活。
随着生活品质日益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由觉醒到增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堤内外的食肆大排档食肆被全部拆除,完善截污网络,生活生产污水经过精准处理再清洁安全入江,还母亲河以整洁干净,水生态得到治理、修复和保护。被西江滋养的肇庆人已懂得对水的感恩与呵护。
时光更迭,经济日渐繁荣,市民出行工具由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再换成小汽车。江滨堤成为东西走向的交通要道之一,但由于是两车道,已不能满足出行的需要,上下班车辆如长龙缓缓而行。
前几年,政府加大力度对大堤进行升级改造,使城区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路面从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升级为双向六车道,大大加强了东西向道路通行力。阅江大桥的落成,西江大桥的扩展,肇庆大桥的升级扩建,三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让车辆这种城市的血液舒畅流动,使端州和高要在西、中、东实现两区无缝通达,加快两区的融合。
现在,政府正建设10里江滨公园,打造“一园一阁一坊两台六广场”的总体景观结构。江滨堤东段往日杂草丛生,现在已是一片浪漫花海,五颜六色、不同风格和寓意的鲜花在不同时段相继盛开,芦苇等湿地植物犹如水中佳人,摇曳生姿。漫步在亲水步道,就是行走在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对岸青翠山峦,江上霞光如醉,白鹭在蓝天悠然飞过,幸福感萦绕心底。因此,吸引着大批市民和摄影师前往欣赏拍照,火爆了朋友圈,这里也成了网红打卡点。
江滨西面,连接史上端州八景之一的“龟顶松荫”,东面连接羚羊峡古栈道森公园,“羚峡归帆”也是端州八景之一,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今年1月肇庆市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第二,肇庆的5月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九,一城山水,水韵灵动,山色秀美。
江滨堤路北侧,正在打造高品质的“端州新城”,成为商业金融、商务办公和研发中心的经济集聚发展焦点之地,将大幅提升城市品位,助力招商引资。一河两岸,蓝天碧水的美景,也将进一步增强营商环境的吸引力,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写下锦上添花的一笔。
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来,见证着江滨堤从防洪功能,到交通功能,到休闲娱乐功能的变化;见证着大堤内从杂乱到整洁,到高楼林立的发展;见证着喝着西江水长大的市民,从温饱到小康到走向富裕的历程。
青山郁郁、碧水长河;山湖城江,枕水而居。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这便是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肇庆,幸福肇庆。
我再次搬家了,从近江搬到江边, 窗临水曲琴书润,人读花间字句香。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记者夏紫怡近年来,肇庆市在抓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中,本着“惠民、便民、为民、不扰民”的准则,融合人性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