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学院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培养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
肇庆学院工艺专业课堂教学。肇庆学院供图
近日,肇庆学院发布50周年校庆公告,向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发起邀约,于今年11月齐聚砚园,共庆建校50周年,共同总结本科办学20周年经验,共绘学校“十四五”发展蓝图。
50年来,肇庆学院从最初的专科层次师范院校,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0个学科门类、70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为广东输送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名。近年来,学校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和省市共建本科高校建设单位,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目前,学校正以“申硕”为抓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创建国际教育示范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坚持“做优师范、做强工科、打造特色、提升质量”的思路,大力推进“新师范”“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步伐。
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
“帕米尔高原的阳光晒黑了我的脸,却晒红了我的心。”8年前,肇庆学院音乐专业毕业生刘洁毅然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来到新疆喀什地区,成为高原地域的一名音乐教师。
刘洁是肇庆学院培养的众多学子中的典型,他们心系祖国、扎根基层,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标兵。学校党委书记曾桓松说,肇庆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党的建设为工作统领,牢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肇庆学院通过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养成、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塑造了良好的校风,人才培养取得丰硕的成果。
今年毕业季,肇庆学院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传来一则好消息,让学院师生振奋不已。该学院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和录取院校层次均创历史佳绩,报考的69名考生中有34人被录取,其中四分之一进入了“双一流”高校。
培育特色学科优势专业
肇庆学院坚持服务广东基础教育。去年11月,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学校主办了全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论坛。770多名国内师范院校、科研院所、教育主管部门学者和负责人、全国乡村中小学教师代表齐聚肇庆学院,共同探讨乡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养成、专业提升和综合发展问题。
肇庆学院大力构建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深化建设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打造了中小学教师综合发展平台,建成了贯通职前职后的师资培养体系,不仅实现了教师教育资源与功能的统筹,同时强化了服务山区教育、服务中小学教师的作用。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通过在山区薄弱学校设置教育实习基地、专家工作室等平台进行顶岗支教和教学指导,派出优秀师范生、驻地教师提升山区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开放课题、领雁项目等携手乡村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形成了高校与乡村中小学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支撑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发展,延续着乡村教育的“星星之火”。2019年2月,时任学校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的肇庆学院副校长肖起清应邀代表广东高校出席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肇庆学院培养乡村教师工作的经验。
在做优师范的同时,肇庆学院不忘做强工科。近年来,肇庆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到目前为止,肇庆学院已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面向湾区产业需求提供服务
肇庆学院始终把服务地方视为重要的办学价值。近年来,学校组织百名博士教授上山下乡,以各种形式为肇庆端州区、德庆县、广宁县、封开县等地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
服务地方不仅是肇庆学院的办学使命,也是该校的发展战略。“我们就是要做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校长吴业春说,“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和增长点在哪里,我们的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就瞄准哪里。”
近日,一支由肇庆学院博士教授组成的企业科技特派员主动对接地方机械、电子、环保、生物制药等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数据显示,学校近年来为企业服务达500人次以上,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好帮手”。
与此同时,肇庆学院还有一支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也在积极行动。如农科专家李新昌、陈学年的“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技术,张宝杰的富硒项目,在肇庆广宁、怀集等地得到大面积推广,有力地助推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新工科、新农科在服务地方中竞相出彩,这个局面源于肇庆学院近年来以粤港澳大湾区支柱产业需求为导向,筑巢引凤,招贤纳士,打造了一批重点学科、研发平台和创新团队。目前,肇庆学院已经建成智能产业服务中心等6个肇庆市公共服务平台,在促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工作中崭露头角。另外,肇庆学院建起了大学科技园,并且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获“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称号。学校还建成了产学研基地350个,成立肇庆市决策咨询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肇庆学院的学科专家,充分体现地方院校“顶天立地”的精神,他们上得了讲台,下得了田地,进得了工厂,发挥着他们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当地的建设添砖加瓦。
对话
肇庆学院校长吴业春:
做强做特“三大学科专业群”
今年年初,肇庆学院体育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实现跨越式发展征途上的一个利好消息。近日,肇庆学院校长吴业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分享了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独特思考。
南方日报:肇庆学院有什么独特的办学思路,在办学上形成了哪些优势和特色?
吴业春:肇庆学院在50年的办学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做优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育学学科专业群、做强服务于区域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理工农学科专业群、提升以文化传承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专业群,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
我校前身是成立于1970年的肇庆师范专科学校,历经更名、合并后,学校师范底色不变、特色不改、初心不忘,如今在教师教育方面摸索出“教师教育专业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协同育人开放化、培养目标卓越化”的办学思路。学校音体美教育起步早、基础好,为广东各级各类学校输出了高素质的术科师范人才。1985年,学校开始创办理工科专业,突出产教融合,至今已经形成了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理工科学科专业群,为现代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贡献了肇院力量。
南方日报:您对肇庆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有什么印象?请介绍一下学校人才培养特色。
吴业春:肇庆学院通过实现“卓越人才计划”全覆盖,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已经成为广东卓越乡村教师的摇篮,也是优秀工程师、农技推广员和基层管理干部的摇篮。
肇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品质,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文体活动相结合,教师针对性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我校毕业生普遍具有“沉得下、挺得住、信得过、干得好”的特质,在各行业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南方日报:肇庆学院接下来有什么发展重点和建设规划,请您介绍一下。
吴业春:我们正在积极筹备第四次党代会,全校上下全力以赴,开展“申硕”攻坚,擘划“十四五”规划,拓展新校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办学50周年。
对此,我们提出对标“湾区学府、省级方阵、南粤名校”的定位,通过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自我加压,激发教师和干部队伍活力,全面融入国家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格局和热潮中,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提高站位,准确定位,主动补位,永不缺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数读肇院
●科学研究:
拥有国家级农业综合试验站1个,省级工程开发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4个,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1个。
●人才培养:
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体育教育)、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会计学)、IEET工程教育认证学科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拥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重点实验室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
●国际交流:
有20多名外籍教师和来自台湾地区的105名博士教师在校任教、与国(境)外60多所高等学校签订备忘录和交流合作协议。
南方日报记者杜玮淦通讯员陈伟林
新闻推荐
“一城宋味半城水,一座林园半清波”,是肇庆湖光山色、融融水景的真实写照。凡是可以用美丽来形容的一座城市,几乎都有或多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