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空气质量连续5个月进入全国前20,城市中心夜晚抬头可见繁星 观天上北斗 赏地上七星
肇庆市民身处城市中央,就能捕捉到北斗七星的踪影。梁亮摄影制图
近日,有肇庆市民发现,无需移步郊外旷野,身处城市中央,夜晚抬望眼,就能捕捉到北斗七星的踪影。
市民能看到北斗七星,和肇庆不断改善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7月1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显示,今年1至6月,肇庆排名第11位。而在每月排名中,今年2至5月,肇庆已经连续5个月进入前20名。
而不断改善的空气质量,则是肇庆坚持绿色发展的结果。面对高污染产业给市民和城市带来的伤害,肇庆痛定思痛,迈出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步伐,在绿水青山中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刘亮施亮
向污染宣战开启转型之路
夏夜,在肇庆七星岩景区旁的岩前村里,摄影爱好者梁亮架好相机,调整角度,将高入云天的石室岩与北斗七星摄进同一张照片。“天上看北斗,地上看七星,现在真的实现了。”梁亮感叹道。
地上,阆风、玉屏、石室、天柱、蟾蜍、仙掌和阿坡七岩排列状如天上北斗,镶嵌在约9000亩的湖面上。
天上,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像勺子一样勾勒在肇庆的夜空,和石室岩首尾相连。
作为一名本地的摄影爱好者,梁亮关注肇庆夜空多年。在他看来,要想拍摄到星空,除了天气必须要晴朗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会影响星星的明亮程度,那就是空气的透明度。“最近一两年,拍到星空的机会更多了,照片不需要太多后期处理也能呈现出很好的效果。”
如今寻常就能遇见的清澈夜空,曾几何时是一种奢求。作为一座后发展城市,在跑步前进的过程中,肇庆也曾经历过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阵痛”。
2010年前后,肇庆引进一批高能耗、低产出建筑陶瓷产业,让生态环境遭受重创。“绿树挂"白霜",地上积厚尘,远眺山景隔层灰,鼻咽还有强烈刺激感。”当地市民发现,肇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正在消失;前来肇庆的外地游客也对肇庆这座国家级风景旅游城市感到失望。
空气中污染物集聚且迟迟得不到扩散,导致空气透明度变低。那时候,星空远离肇庆市民的视野。2013年—2014年,肇庆空气质量排名全省靠后。
痛定思痛,肇庆向污染宣战,坚持生态环保的“三个绝不”,开启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之路。2019年底召开的肇庆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肇庆要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在青山绿水中走出一条具有肇庆特色的追赶型高质量发展路子。
蓝天白云非一日之功
失而复得的清澈夜空、重新出现的北斗七星,就是肇庆空气质量不断改善的结果。
7月1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今年1至6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肇庆排在第11位。
其中,1月至6月肇庆市空气质量指数改善18.0%,优良天数增加11天,比例近98%,PM2.5浓度下降20%,三项指标改善幅度均位居全省第一。
组成空气质量指数的6项污染物中,5项实现下降,改善得最多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下降同比逾30%。二氧化硫是唯一浓度上升的污染指标,从8微克/立方米上升至9微克/立方米。
空气质量变好,非一日之功。今年以来,肇庆空气质量加速改善的势头早已显现。
1月肇庆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4,同比下降19.4%。2月、3月优良天数比例均达100.0%。
今年一季度,肇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六项污染物指标平均浓度全面下降,且除臭氧外,其余5项指标同比均有2位数的改善幅度,其中PM2.5同比下降30%,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三。
肇庆空气质量改善的步伐没有受到复工复产的影响。4月,肇庆是全省唯一空气质量指数改善的城市。而在5月的31天里,肇庆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24天,优占比77.4%,创今年新高。6月肇庆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第10,至此,肇庆今年已经连续5个月进入这一榜单的前20。
把时间拉长一点看,肇庆空气质量已连续六年实现改善。和2013年相比,2019年空气质量指标改善了逾25%;优良天数比例从69.7%上升到84.1%,其中一级优的天数从68天上升到150天;PM2.5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36%和38.5%,二氧化硫变化最大,累计下降了60%。肇庆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从2014年的全省垫底上升到2019年的全省第18位。
抽象的数字背后是市民群众的切身感受——蓝天白云已成城市常态,呼吸的空气更加清新,欣赏的湖光山景更加清晰明朗,随手一拍就是拿得出手的“大片”。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今年展现肇庆蓝天白云、山湖风景的照片越来越多。
重点陶瓷企业完成“煤改气”
数据化作亮丽星空,背后是肇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新认识和坚守。
经历过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阵痛”之后,肇庆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同时,开启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肇庆对传统低效产业关停和引导推出,用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转型。
2011年,肇庆对建筑陶瓷等高污染行业关上闸门。今年,肇庆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进一步推动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此外,肇庆市今年还列出工业炉窑企业清单,推动其中117家共215条C级工业炉窑企业开展废气污染全过程治理,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为形成长效机制,肇庆市分管环保的副市长每周都会召集相关部门召开环境空气质量会商会,把不同部门的力量拧成一股更紧的绳,靶向打击每一个污染源,逐一打破阶段性、区域性的环境治理难题,实现生态环境的治理精准化、效益最大化。
今年1月至6月,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7026人/次,检查企业2986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8宗,行政处罚案件110宗,查处金额778万元,对11家次企业实施查封,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案件7宗,涉刑事案件15宗。
肇庆还将精细化管控作为大气攻坚的突破口,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借助第三方团队的技术支撑,统筹无人机、激光雷达、网格化微型站、PM2.5在线源解析仪等科技装备,综合运用空气质量联网监测管理平台、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大气综合分析诊断平台等系统数据。
“空气质量受到本地排放、外地输入、气象条件综合影响,存在不少变数。一旦气象条件改变,需要对本地排放进行管控,才能确保稳定达标。”肇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肇庆针对陶瓷、玻璃、水泥、铝型材、汽修、熔铸、造纸等重要污染源行业、建设工地等科学制定分级、分类的应对措施清单,实行差别化管控。
一旦遇上不利气象条件,肇庆马上启动不利气象应对机制,发布不利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制定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科学削减本地污染物增量,提高优良天数率。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尚黎阳通讯员/高燕艳)7月23日,省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前一阶段全省检察机关开展考评工作情况,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