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讲师伍靖讲述防溺知识遇见有人溺水如何科学施救
伍靖(前排左一)在教学生心肺复苏知识。 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红十字水上应急救援肇庆大队的志愿者在给学生讲解不能手拉手救溺水者。 受访者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实习生 李绮晴
近期,全国多地发生学生游水溺亡事故,假期学生水上安全问题再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防范中小学生、幼儿溺水,学校、家长和社会都要行动起来。特别是家长要认真履行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与监护责任,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水上安全知识。遇到有人落水,应如何科学救人?自己溺水时怎样科学自救?目前在救治溺水者方面存在哪些误区?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肇庆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中心讲师伍靖。
掌握溺水知识懂得科学救人
“溺水者遇到‘救命稻草’会死死缠住不放。如果不马上挣脱,溺水者和施救者都会出现生命危险。所以,我们不主张舍己救人,而是提倡见义智为,自身安全和岸上救援最重要。”伍靖告诉记者,群众尤其是学生遇到有人溺水时,千万不要盲目下水施救。“可大声呼救、报警,利用身边的如竹竿、树枝、衣裤、毛巾等延伸物救援,还可通过抛绳索或浮具救援。特别要注意的是,绳索不能缠绕固定在施救者的手上或身上,因为这样很容易被溺水者扯下水。”
除了上述方法,伍靖提到还可将具有浮力的空塑料桶、空矿泉水瓶等捆绑在一起或塞进书包、手袋里,做成浮具抛向溺水者,让其形成浮力。“我们曾做过试验。两个容量为1.5升的空塑料瓶,就能浮起一个标准体重的成年人。”
而当自己遇溺时,该怎样自救?“首先要保持冷静,利用身边漂浮物或者自身浮力。要让自己在水中保持放松,身体后仰,这样身体会漂浮在水面。”伍靖举了一个例子。2018年,在浙江有一名读三年级的女孩掉进了村里的水塘里。她不会游泳,但非常冷静,抱着书包浮在水中约10分钟,直到有人经过成功将她救起。
溺水者还可利用自身的衣物进行自救。如将拉链、扣子完全扣上,一只手将衣服下角拉出水面,另一只手将水花拍打至衣服内充气。还可在水面吸气后,低头将气从衣领口吹入衣内,可在衣服肩背部形成气囊,双手抓紧衣襟,防止空气外泄,帮助漂浮。
施救溺水者不能“倒挂急救”
伍靖还特别提到了施救溺水者的误区。“在不少报道溺水事故的新闻中,经常会看到手拉手救人的内容,这是一大误区。”伍靖强调,一定不能手拉手救人,因为落水者会爆发出很大的力量,即使用手拉手的办法也无法把他拉出来,反而容易被拉进水中。如在2018年,惠州有一名男生落水,4名同伴手拉手施救,结果5人全部溺亡。
同时,要懂得识别溺水表现。“不少人认为,落水者会大喊大叫,这是错误的,落水者基本不会大喊大叫。”伍靖说,溺水时可能呈现出的状态包括头离水面很近,嘴巴位于水面,腿不动,身体垂直于水面,头向后倾斜,嘴巴张开急促呼吸或喘气,双眼紧闭或双眼无神,无法聚焦。“家长见到,会误以为孩子在游泳、练习憋气、玩水等,但其实此时孩子已溺水。因此,家长在看护时,要时刻保持集中注意力。”
还有一点,溺水施救时最常见的错误是“倒水”,即将孩子倒挂在背奔跑,试图将孩子肺部里的水“倒”出来。但这种倒挂控水法不仅会拖延救治,还会增加死亡几率。“因为溺水后人无法呼吸造成缺氧,当务之急是恢复氧气供应。当溺水者昏迷,无呼吸有脉搏或无呼吸无脉搏时,就要马上实施心肺复苏,不能延误抢救时间。”
在伍靖看来,家长教育不到位、疏于照顾是青少年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他说:“家长肩负着主要的水上安全教育责任,对孩子要做到知去向、同伴、归时和玩耍内容。还要教育孩子,如果要去游泳,必须有家长陪同,必须到合格、有救生员的游泳池,必须远离危险水域。未成年人下水游泳、到水域玩耍,家长一定要全程陪同,不要让孩子离开视线。”
新闻推荐
恢复粤澳两地人员正常往来新政实施首日澳门居民“迫不及待”过关 早高峰时段未见“高峰”
珠海拱北口岸,居民有序通关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钱瑜实习生劳俊颖古煜祺通讯员拱宣张霄7月15日6时15分,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