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 聆听历史回声 走访黄凡元烈士墓
黄凡元烈士墓中间是黄凡元的主碑,两旁是其他烈士的墓碑。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陶木兴
近日,记者走进怀集县甘洒镇罗密村,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古村庄,更是怀集赫赫有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孕育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这里有一座黄凡元烈士墓,记录下罗密人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上曾经画上过浓重的一笔。
“黄凡元烈士墓埋葬了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当地革命烈士,富有革命纪念意义。”罗密村村干部邵有群介绍,他每年都会过来为烈士墓清理杂草,保护纪念碑,让红色历史得到传承,让更多后人知晓罗密村辉煌的革命历史。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黄凡元,原名黄醒宗,曾用名黄飞、黄辉。1924年8月出生于甘洒乡罗密村的一户农民家庭。黄凡元7岁进私塾读书,老师常给他讲邓拔奇在甘洒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与地主作斗争的故事。黄凡元从小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中华大片国土沦陷。面对外敌的暴行和国内反动政府的腐败,满怀爱国热情的黄凡元决心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
1939年秋,黄凡元参加了由中共领导的“怀集抗战后方服务团”,担任北区(包括泰来、中洲、连麦、下帅等乡)小分队的负责人。亲自带领队员深入到各乡宣传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公演抗日话剧,并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抗日募捐活动。翌年春,黄凡元和另外两位同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1年,黄凡元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免试进入广西平乐高中就读。在校期间,黄凡元与黄江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中共平中支部,直属中共广西省工委。他们在校内组织“读书会”和“时事辩论会”,组织平乐中学的进步师生秘密阅读进步书刊,谈论时局,与“三青团”反动分子作斗争。
1944年春,黄凡元高中毕业。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安排他返回怀集,在县简易师范学校当文牍,负责学校的公文起草和书信收发工作,以公开、合法的职业作掩护,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7月,曾任中共怀集县委书记的林鹤逸遭敌人搜捕,黄凡元指派怀中进步学生廖辽、邓军等冒死相救,使林鹤逸脱离虎口。
1946年3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为了解广东党组织的情况,派黄凡元到广州国立中山大学附中当文牍。在那里,黄凡元很快与怀集籍的中共党员陈应祺(即陈枫)接上关系,两人秘密编印了《洊江》小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呼吁民众起来反内战。该报寄回怀集,进步的青年学生争相传阅。黄凡元还经常与学生谈论国家大事,勉励他们以革命事业为重,投身解放斗争。经过发动,植启芬、龙跃如、刘绍东等13人进入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香港达德学院学习,为后来怀集武装斗争的开展造就了一批得力的干部。
1947年6月,黄凡元参加了钟山县英家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调到桂北游击区工作。同年8月,党组织又将他调往广东西江游击区,任怀东武工队副队长,与黄炎率领武工队战斗在怀集东区和广宁四雍等地。10月21日,黄凡元带领武工队包围了怀集甘洒罗密村“宥孙祠”,逮住了黄自强、黄其合等4名反动分子,狠狠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12月,屡立战功的黄凡元被粤桂湘边部队司令部升任为武工队队长。此后,武工队在黄凡元的指挥下采取“时分时合、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到处打击敌人。
1948年2月9日晚(农历除夕之夜),黄凡元率领武工队积极配合冯光的“飞雷队”夜袭罗密的“宥孙”、“六公”两祠驻敌。毙伤顽敌20多人,俘敌80人,缴获各种枪支弹药一批。这次战斗的胜利,为“桂东独立团”挺进广西东部地区扫清了障碍。
8月29日,黄凡元率领武工队到甘洒的钱村、罗密等村筹粮。黄凡元与李月等组成一个小分队深入到罗密,被敌人安插在那里的“坐探”黄家扬发现,便向敌人通风报信。黄凡元突围失败被捕,随后被严刑逼供惨遭杀害,年仅24岁。他那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甘洒热血为人民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为纪念黄凡元等革命烈士,1962年,当地政府修建了这座黄凡元烈士墓位。烈士墓坐西向东,墓碑用混凝土建造,墓冢周边和祀台用夯土筑成,占地面积110多平方米,墓碑呈“山”字形,宽4.1米,高2.9米,中间是烈士黄凡元的主碑,两旁是其他烈士的墓碑。
这座约2000多平方米的小墩丘,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溪水从墩丘前绕流淌,流经背面的小桥,山溪水向西面的山涌直脱脱地驰骋,汩汩潺潺。如今,每年都有不少机关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到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新闻推荐
随着党的十九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各地扎实开展,源源不断的资源投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