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肇庆法院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为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今年6月份,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委政法委共同印发《肇庆市关于构建多元解纷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从横向联动、纵向衔接、基层铺展三个维度谋划,在市域、县域、镇域三个层级衔接构建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的多元解纷体系,把纠纷化解挺在前,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意见》照“上级政策+外地经验+本地实际”相结合的决策模式,建立了党委政法委牵头,30余个市级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解决纠纷工作机制,在肇庆市各有关单位和部分县(市、区)开展多元解纷机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方联动预防化解综合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
市域,立柱架梁
市中院牵头构建“法院+”多元解纷机制
“这样打官司,真的让我们没有负担。”陈先生说,“我们向他们追债追了快两年了,他们一直躲不还钱,法院在识别到我是侨眷之后,就马上联系了侨联,一起进行调解,法院和侨联做了大量的工作,促成了我们的和解。”
这是市中院和市侨联共同出台《关于建立肇庆市涉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后,调解成功的一宗涉侨纠纷。在市中院的协调下,全市各基层法院创新涉侨纠纷化解方式,四会法院联合肇庆高新区33个侨点建立多元解纷机制,并在每个社区设有矛盾纠纷调处室,收集涉侨纠纷信息,随时参与调解,已经有效化解涉侨纠纷61件。
同时,肇庆中院与人民银行、市总工会、侨联等部门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建立特约律师、志愿律师轮值制度无偿提供咨询、调解等法律服务。目前已有工会特约律师12名、志愿律师36名,并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律师调解室。去年至今年6月,全市法院共调解各类纠纷6561件。
其实早在2017年,肇庆中院就印发了《关于肇庆市两级法院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导全市法院开展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在金融、保险、劳动、华侨、家事等领域建立多元解纷机制,开始了对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的探索。
本次《意见》的出台,明确了由市委政法委统一部署,市法院主导,与市司法局共同推动同级其他行政部门及具有调解职能的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建立“法院+”多元解纷协同机制,实现解纷方式由单一审判机关向社会联动转变,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将大量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化解在未萌状态。
县域,开拓创新
基层法院深入基层创新解纷方式
“市法院搭建了一个完善的多元解纷框架,他们本身也带头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县域多元解纷的推进少了很多阻力,县法院根据地方实际,与妇联、工会、人民银行以及一些行业协会都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共同宣传、推进多元解纷,协力做好纠纷化解工作。”德庆县法院院长彭耀明介绍。
目前,肇庆辖区基层法院均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室,融合多方力量参与多元化纠纷化解。广宁法院作为家事改革试点法院,在新楼法庭设立了由法院、司法局、妇联、婚调委组织多方共建、多元共治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室——德叔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受理调解案件155件,调解成功124件,调解成功率达80%。四会法院实行专职调解员制度,由3名专职调解员成立调解组,常驻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调解工作,2020年上半年共收案1657件,调解成功293件。
据悉,多元解纷工作按照有条理、有秩序、有节奏的思路稳步开展,《意见》在市直成员单位及四会市、德庆县有关部门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其他县(市、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参照推进,待取得明显成效后再推广适用。
乡镇,多能一体
法院职能向镇村延伸
7月2日,德庆县莫村镇诉讼服务站举行揭牌仪式,标志肇庆首个拥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基层镇街诉讼服务站正式投入使用。
该基层镇街诉讼服务站投入使用是法院职能向镇村延伸的一个缩影。此前,德庆法院作为全市“一站式”诉讼服务建设试点法院,依托镇街综治维稳中心和人民法庭,在13个镇街全部设立了集诉前联调、诉讼服务、司法辅助、巡回庭审、法治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站,诉讼服务站,从多元解纷角度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治理成效,在基层争创无刑案、无信访、无诉讼的‘三无’模范村居,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肇庆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镇街诉讼服务站,整合了基层乡镇(街道)综治、司法行政、公安、民政等部门调解力量,利用综治网格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乡镇、街道多元解纷体系,推进法律服务延伸惠及各村、社区。
新闻推荐
“红灯停、绿灯行,叔叔,现在是红灯,请不要过马路哦!”近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上午,一群身穿醒目反光衣、手臂套着红袖章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