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峥嵘岁月 勿忘革命初心 记者探访革命烈士梁一柱故居
梁一柱故居已成为不可移动文物。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梁一柱故居的内部布局。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摄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陶木兴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怀集县怀城街道永安社区红旗路东巷的梁一柱故居,听解说员讲解那段峥嵘革命岁月,让记者身临其境体会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和怀集红色革命热土的光荣历史。
梁一柱,又名梁拔豪,笔名梁缥缈,是怀集县委第一任书记。梁一柱故居位于东巷25号-27号。
1901年梁一柱在这里出生,父亲是秀才,在家开私塾,收蒙童十余人,梁一柱从小在这里与其他同学一起受启蒙。随后其考进怀集中学接受新式教育,在学期间,品学兼优,尤以文学见长,经常投稿上海的《学生杂志》和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有《小浪花的勇敢》《鹰》《卖炭老爹》《归来的燕子和失去的伴侣》等文学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后,学校成立了学生会,梁一柱和老师同学积极组织宣传队,到怀城街头讲演外抗强敌,内除国贼,抵制洋货,振兴中华的爱国思想。
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广州成为全国革命中心。邓拔奇邀约好友梁一柱等怀集青年到广州参加革命活动。梁一柱到广州后与邓拔奇一起组织了“怀集留穗同学会”,出版《怀集青年》油印刊物,秘密传回家乡向青年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
1926年3月,他进入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在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下半年,时任广西地委书记的邓拔奇派梁一柱从南宁回怀集重建党组织。梁一柱回怀后,利用怀集中学国文老师兼童子军教练的身份作掩护,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灌输进步思想,并从师生中培养积极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培养,发展了邓卓奇、何定、曾烜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根据中共广西特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共怀集县委员会,梁一柱任县委书记,县委机关设在怀集县立中学内,是为广西最早的中共县委组织之一。梁一柱的家也就成了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
梁一柱任县委书记领导的革命活动有如下几项工作:一,组织学生读书会、学校校工工会,向师生宣传进步思想与马列主义;二,举办农民运动夜读讲习所,培养农运骨干40人;派何定回连麦组织成立“麦乌堡农民协会”,派曾烜昌回岗坪成立“曾村农民协会”、动员梁钟琛在梁村成立“永攸村农会小组”;三,成立“广州革命同志社怀集第三支部”,组织青年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县城组织了“西洲扎运工会”“怀城店员工会”,开展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及抵制洋货活动,怀集工人运动得以开展;四,在梧州市大同路开办“春葩书社”作为党的联络站;五,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
1929年2月中旬,设在梧州的联络站春葩书社被破坏,联络员何定不幸被捕,特务在搜查书社时,发现有梁一柱等人的书信,随即派特务来怀搜捕。
1929年3月12日,梁一柱在县城不幸被捕,押往梧州监狱。敌人对梁一柱施尽各种卑劣手段进行威迫利诱,要他供出党的秘密,但梁一柱始终守口如瓶,坚贞不屈地抵抗敌人的各种审讯手段。至当年4月底,梁一柱和何定同时被国民党广西当局在梧州郊区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新中国成立后,梁一柱被确认为革命烈士。
梁一柱故居始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光山顶,青砖墙,三间三进四廊,总面阔17.35米,进深24.1米,建筑面积418.14平方米,檐下有壁画,绘有山水,花草和诗词等图案,建筑具有清朝建筑特色。故居后座东厢房为梁一柱住房,与主座相通的横门门楣挂着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革命烈属”牌匾,房内挂有用镜框镶嵌的烈士证书。故居门前是一个300多平方米的地坪,地坪左侧原是一间70多平方米的瓦房,是当年梁一柱就读的私塾。故居总体布局和结构比较完整,基本完好,但已很陈旧,产权属其后人所有,现部分出租给他人居住,该县党史研究室建议把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扶贫猪”住电梯房 特色养殖迎发展期 中山驻怀集扶贫干部积极帮扶诗洞村生猪养殖产业复工复产
本报讯(记者李玮玮通讯员刘明华)近日,怀集县诗洞镇金仓规模养殖场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2000头白花花的小猪仔第一次乘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