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怀集永固宿安村推进就业脱贫纪实

西江日报 2020-06-16 01:47

宿安村村民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饭堂工作。 西江日报通讯员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邓明奇

近日,记者在位于怀集县永固镇宿安村的15亩新时期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看到,村民曾亚妹和几名工人正在翻土、除草,大家有说有笑忙碌着。

50岁的曾亚妹是宿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在十年前因病去世后,独自以做散工的微薄收入养育三个孩子,曾有一段时期过着艰苦的生活。“现在年纪大了,想出去打工也比较难,扶贫队安排我到基地里施肥、除草和种瓜,每天工资100元左右,还是挺不错的。”曾亚妹说着,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通过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以及扶贫干部对我家的帮助,如今不仅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脱了贫。日子越过越好,最重要的是三个子女都已婚嫁,什么都不愁啦!”

像曾亚妹这样通过就近务工实现脱贫增收只是宿安村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山市纪委监委、中山市供销社、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联合对口帮扶宿安村,扶贫队紧紧围绕“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工作目标,走访入户摸清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底数,设立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积极鼓励及推荐贫困户外出务工,并出台外出务工贫困户以奖代补政策,有效带动贫困户通过就业实现稳定脱贫增收。

时间追溯到2016年8月,驻村工作队在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上最早进行规划并实施,通过前期宣传、面试和体检等工作,成功输送9人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后勤服务部门务工,有效解决了宿安村9户困难家庭的就业需求。昔日的贫困户植秀兴夫妇均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后勤服务部工作,每月收入接近1万元,成为当地通过就业实现脱贫增收的典型代表。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工作环境很好,不仅可以提供食宿,学校放假的时候还能拿到基本工资一千多元,待遇很不错,而且也稳定。扶贫队经常会打电话咨询我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叮嘱我们安心工作,有什么困难尽量说出来,真的帮了我们不少忙,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植秀兴表示,早些年一家人住在一栋两层的毛坯房里,夫妻俩到中山务工有了点积蓄后就在2019年底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同时也顺便装修一番,并且铺设了瓷砖,现在一家人住在一百多平方米的三层楼房里,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精气神也充足了不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业扶贫是促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它不是单纯地靠政府帮扶脱贫,而是让贫困户主动参与,实现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中山市纪委监委联合帮扶单位驻宿安村扶贫队队长卢嘉声介绍,按照这样的脱贫思路和策略,扶贫队不仅根据贫困户就业意愿积极推荐他们到珠三角地区务工就业,还制定了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奖励办法等文件,利用自筹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且已就业的人员每年给予800元-1500元不等的奖补金,加大对劳动力就业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扶贫队已累计向29户58人发放7.25万元奖补金,该做法得到了省扶贫办的肯定,并向各驻村工作队极力推广。

外出务工只是就业促脱贫众多模式中的一种,针对部分贫困家庭没有适合外出务工的劳力,或是需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的,扶贫队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把设置公益性岗位作为扶贫工作的切入点,通过聘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担任保洁员负责辖内的保洁工作,既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使村子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其实我很乐意外出务工,但因为我丈夫前些年出了车祸留下后遗症无法干重活,加上孩子还需要人照顾,所以我没办法出远门打工。”宿安村贫困户梁下妹向记者说起她家致贫原因。了解到梁下妹家的情况,扶贫队为她安排了村里保洁员工作,并协助她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小档口,专门售卖鸭肉。“我早上做好村里的清洁打扫,下午就在档口宰鸭卖,一个月下来家庭收入至少增加3500元,去年年底也顺利脱贫。他们真的帮了我家很大的忙。”提起扶贫队对她的扶持和帮助,梁下妹感激地说。

“宿安村里有像梁下妹一样负责村里保洁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10人。”卢嘉声介绍,扶贫队设置保洁员这样的公益性岗位会优先吸纳贫困户就业。他们除了每月收入工资1500元,所有贫困家庭有劳动力人员每年每人还会收到扶贫项目收益分红1300多元,确保脱贫群众经济收入稳定持续。

截至目前,扶贫队累计实施就业扶贫34户,帮助179人脱贫增收,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新闻推荐

水利部:今年要做好防大洪水准备

9日,肇庆怀集县居民清洗洪灾过后的街道及家具羊城晚报记者杨再睿摄羊城晚报记者王莉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