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读黄小金散文集《高兴就好》□ 李天文
《高兴就好》(团结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本地作者黄小金近年来创作的283篇散文作品,故事细节,抒情状物,写人写景不尽相同。仔细品读,让人感觉到他的文章总有那么一种聚元气、显骨气、贴地气、扬正气的力量,能够紧扣时代跳动的脉搏,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作为知心朋友,我非常熟悉黄小金,他开有新浪博客——《吹尽黄沙》,也因此能够经常拜读到他的文章。他曾先后在肇庆和云浮两地工作和任职,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除了《高兴就好》这本散文集,还著有《艰难的采访》《唐宋元明清·绝妙好诗500百首》等。
《高兴就好》汇集的作品都是作者从事记者或者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以及退休之后行走祖国的山山水水写就的。作者立足肇庆这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并以肇庆、云浮为圆点,讴歌亲人、乡亲、城市美景,追溯历史事件。黄小金和我说过,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多去一些地方看看,多到一些地方走走。往往每到一地,他都会满怀深情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的散文既有描述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又有记叙肇庆、云浮两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有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等等内容。他将生活和工作的这片热土,用耕耘的笔,鲜活生动地展现给读者,彰显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黄小金的散文写作意境深远,他善于把个人、家庭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在长江的“石牌”下》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发起鄂西会战,目标直指长江天堑——石牌要塞。日军原本妄图拿下石牌,威逼重庆。他在文中写道:“中国军队和日军在这里生死决战,日军投入10万兵力,中国军队投入15万兵力,最终中国军队以牺牲1万多军人的代价,取得了这场重大胜利,谱写了一曲民心不失、国门不倒的抗日壮歌。战争硝烟散尽,中国人民没有忘记,石牌,依然是长江上一个醒目的标志,更是世界反法西斯历史上的一块丰碑。”《芷江“受降纪念坊”参观记》记叙了日军受降那段重大历史。作者写道:“这里举行的日军受降仪式震动全世界。日军的投降,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在芷江受降纪念馆,陈列着受降时用过的吉普车,电报手稿,记录着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战事迹,展品丰富,有身临其境之感,让人感触。”《长留浩气壮湖湘》一文向读者叙述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常德会战。常德会战又称湘北战役,1943年11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常德,中国军队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顽强阻击,迟滞了日军进攻的同时,又给日军以重大消耗,击毙日军1万余人。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较大规模的战役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具有一定地位。读着这些散文游记,从中了解到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加深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流和丰腴的宝藏,作者怀着对亲人、对乡亲、对故土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善于将内心的感受、对亲人的真情实感融入文学创作当中,读者往往也被其真诚、美好的感情所打动。乡愁如歌,亲情暖心。在《故乡的老槐树》一文中,作者写道:“如今,村里人走的走,迁的迁,屋前屋后无人看管,杂草丛生,尽管如此,槐树依然郁郁苍苍,充满活力。老树老屋,以及怀抱村寨的小河,形成了故乡绚丽的风光,就像一壶陈酒,让人久久回味。”在《家乡记忆》中,作者写道:“在我家,除了自留山,自留田外,还有几块小小菜园。祖屋边的地势较低,成为下园;紧靠学堂下的,地势较高,成为上园。一年四季,都留下了奶奶和母亲勤劳的身影。”在《母亲的身影》一文饱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母亲担着两捆柴草,缓缓地从小桥上走过,脚步不紧不慢,却每一步都扎扎实实。柴草压着她瘦小的身影,在夕阳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背影,一道让我终生挥之不去的剪影。”
文艺创作的基本素材和作者的灵感只有来源于日常的生活,作品才有大地的气息和温度;包含深情,普普通通的人、事、物也能写成优美舒心的散文。《高兴就好》汇集的作品不但涉及面广,也彰显出作者厚重踏实的底气。乡愁入骨,乡愁入心。《南江口看船》《街头小店饭亦香》《话说“竹篙粉”》《理发那点事儿》《木瓜的诱惑》《吃“粥”之趣》《茶洞豆腐香》等等无不浸润着故乡深情。《星湖之晨》《端州“梅庵”寻梅》《凤凰花,南国燃烧的火焰》《草鞋街,古端州的寻常巷陌》……再现了美丽肇庆厚重的历史人文。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记者赖小琴端州区妇幼保健院是肇庆市2017年度“诚信双十佳”单位之一,一直以来,该院努力实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