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象村的摘帽脱贫之路

西江日报 2020-05-13 00:53

双象村农民在蔬菜基地辛勤劳作。 西江日报记者 曹笑 摄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特约记者 张水木 通讯员 李均阳

自从中山市检察院驻村工作组来到德庆县武垄镇双象村后,省定贫困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仅实现摘帽脱贫,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到了8万多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3万元。

村民陈火炎是双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刚接触到他时发现,陈火炎对于如何增加家庭收入很有主见和想法,并且敏于言、践于行,做起事情风风火火,这样一个愿干肯干能干的壮年村民,怎么会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里呢?

经过深入了解才知道,陈火炎家中有八十多岁的父亲和八岁的儿子,妻子早年因为家里贫困而离家出走,至今未归,陈火炎在照顾父亲和儿子的同时操劳田里庄稼。

“主要是因为没有资金。”陈火炎对工作队成员说。驻村工作队首先鼓励他参与合作社扶贫产业项目,在增加日常工资收入的同时争取效益分红;其次利用肇庆市进行的“百行扶千村”行动的机会,为陈火炎在网上申请优惠贷款以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并且联系肇庆市农业局的种植专家到村授课,到田间地头指导陈火炎解决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陈火炎还积极随同工作队到邻镇产业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获取新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2019年,扶贫合作社与德庆县润加倍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双象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受这个项目启发,陈火炎与润加倍公司单独签订农产品包销协议,自己承包十几亩农田,在公司技术人员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下开始耕种。当年,陈火炎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家庭年人均收入达到10713.59元,超过了8266元的贫困线标准。

另一名贫困户罗水群家有6口人,家公谢志元脑中风瘫痪在床,家婆在家务农,老公在佛山务业,平时罗水群在家务农及照顾2个年幼的儿女。当她得知驻村工作队正在筹建双象村便民服务站后便萌生了应聘的想法。

驻村工作队在认真考察后,经与村委商量,一致认为罗水群符合便民服务站的工作需要,可以胜任便民服务站站长的岗位,便联系专业电商平台开发人员到双象村对她进行技术培训。经过培训,她基本掌握“益象助农”电商平台的操作,正式担任双象村便民服务站站长。

如今,罗水群已经能熟悉服务站所有日常运营工作,从寻找货源到商品上架销售她都能一手操办。在罗水群的心目中,现在她不仅能够在便民服务站扶贫电商平台实现就业,还能帮助到村中群众销售农产品,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更对实现长效脱贫目标充满信心。

“‘益象助农’电商平台是双象村扶贫产业项目的一个特色。”中山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征告诉记者,双象村山林资源丰富,盛产玉桂,全村共种有玉桂树5000多亩,是德庆著名的“玉桂之乡”。玉桂(桂皮)也是双象村民的重要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每年2-4月份是双象人开采玉桂的忙碌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将开采回来的玉桂放到自家院里铺晒,村中弥漫着阵阵桂香。但由于村民在销售环节主要依靠采购商进村统收,压价较多,导致丰产却不增收。

2019年初,驻村工作队在筹建双象村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注册“益象助农”电商平台,通过网络渠道将双象村的玉桂、大米、百香果等农村特色产品卖到省内外,村民终于摆脱“丰产却不增收”的困境。

在双象村蔬菜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记者见到54岁的贫困户陈耀希,此时他正站在基地里指导其他几名贫困户种植豆角。陈耀希全家4口人,2018年他因患上股骨头坏死导致家庭贫困。2019年驻村工作队将他安排在基地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并纳入残疾人政策保障体系,加上基地每年每人1500元的分红等收入,也达到了脱贫标准。

据介绍,该蔬菜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是由双象村的种养专业合作社与德庆县本地食品加工企业广东润加倍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总合作种植面积约51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广东润加倍农业有限公司对种植基地进行统一管理,打造产业园,吸收村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劳动,由技术人员提供一对一种植指导,将创收项目同时变成技术学习平台。

经过中山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多年的帮扶,双象村终于达到了摘帽脱贫的标准。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期间,各级投入双象村的扶贫帮扶资金共401.66万元。2019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为8.1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万元,在册建档立卡扶贫户为23户54人,脱贫率100%。

2019年11月2日,经双象村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一致同意申请退出省定贫困村行列。当年的12月27日,德庆县委县政府同意批复双象村贫困人口列为贫困退出户。2020年1月10日,市委市政府审定同意双象村达到退出标准。

新闻推荐

德庆旺姆:这条空中生命线,我在守护

“虽然西藏没有确诊病例好多天了,可是近期返藏人员多,还存在着输入风险,只要疫情还没过去,我就不能掉以轻心。”在机场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