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垃圾分类须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鹰远
近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大厅开展“我来把垃圾分类”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主题活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市民群众生活垃圾科学分类意识。当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志愿者在活动现场为办事群众详细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常见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标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等基础知识。引导办事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和垃圾减量。(5月8日《西江日报》)
目前,肇庆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包括市行政服务中心,肇庆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创文巩卫活动,引导市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值得推崇。
必须认识到,推行垃圾分类是件好事情,但决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因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有一个过程,这涉及公众素养等众多问题。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但早在十几年前,国内一些城市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如今一些地方虽已初步破解了“垃圾围城”难题,但垃圾不分类、分类“分不清”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所以,做好垃圾分类的一个前提,就是提升民众素质,养成良好习惯。当前,不少地方在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民众习惯的养成,短期措施、手段多,普及理念、长效管理措施少,长此以往垃圾分类终将难以为继。总结一些国家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我们看到的是环保教育和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先行。例如,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公司根据住宅楼的住户密度,决定垃圾箱的大小,确定住户需要缴纳的垃圾处理费用,对于家电、电池、家具等垃圾则采取定点收集处理的方式。孩子们在上小学时,老师会专门教学生如何扔垃圾,父母则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同样,垃圾分类不是哪一方面的事,需要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需要协力推进。以及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让垃圾分类“习惯成自然”,更需在分类知识普及和文明培育等方面下功夫。鉴于一些城乡群众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有必要对垃圾分类进行广泛宣传。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环保组织等,要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市民正确认识垃圾分类这件事,从环境、资源的角度重新看待我们每天丢弃的垃圾。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不但需要配套的法律制度,更需要日常生活中恒久的坚持。
新闻推荐
5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在雄安新区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批复。批复同意在肇庆市设立跨境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