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磨盘理发椅、老式电推剪、折叠剃须刀冠芳理发店:老手艺恐后继无人
西江日报记者 夏紫怡
从理发合作社到国营理发店,再成为私人承包的发廊,位于端州区城中路94号的冠芳理发店,近80年如一日,执着地坚守着原来的面貌和传统理发手艺。虽然端州和高要的许多老街坊都是它的“粉丝”,但在现代潮流理发业的冲击之下,它的经营已经举步维艰,技艺传承更是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这家老字号有什么故事、该如何生存发展下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前往探访。
老街坊仍有人时常光顾
冠芳理发店所在骑楼的外墙已粉刷一新,但其门面招牌仍沿用创始模样,红绿字体颇具年代感。走进店内,四张有着30多年历史的理发磨盘椅一字排开,虽然有些陈旧,但升降、旋转自如。
老式电推剪、电吹风、折叠剃刀等传统工具摆放整齐,收费仍维持在5到10元不等。两名上了年纪的女师傅身穿特有的白色工服,熟练地用老式电动推剪为顾客修剪头发。
记者留意到,每一张磨盘椅的旁边,都放着一个小痰盂。冠芳理发店承租人之一、理发师傅吕月莲笑着解释:“过去客人都是坐在磨盘椅上洗头,小痰盂用来装搓洗后的泡沫。”
传统的工具、传统的发型,还是得到不少老街坊的青睐。今年已75岁的王生兴便是其中一名,每个月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如约而至。“在这里,理发后还能剃面、刮须,一条龙服务,价廉实惠。”
吕月莲从90年代开始执业,如今已是技艺娴熟的老师傅,不少顾客甚至有客人从高要南岸过来,非要找她“动剪子”不可。
辉煌时期理发需拿号轮候
《肇庆市府城周边范围“百年老字号”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冠芳理发店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记者多方寻找该店始创时期的信息与经营状况,但知情者大多退休或离肇,寻求无果。
肇庆市南方商业有限公司服务经理部工作人员郭先生回忆,1956年,乘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春风,原由小商小贩经营的冠芳理发店并入合作社,随后逐步发展成为集体企业。80年代,冠芳理发店成为肇庆市南方商业有限公司服务经理部的一个下属单位,归其管理统筹。
彼时,在“吸收农村青年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就业”的社会潮流下,正值青春的李姨(化名)从云浮农村赶来,成为一名“理发匠”。“当时比较出名的理发店有大明星理发店、一新理发店、牡丹理发店、建华理发店等。冠芳理发店因为门面小,不太出名。”
李姨先后被分配至大明星理发店和冠芳理发店。她回忆,尽管店铺名声不大,但每年春节前夕,冠芳理发店的顾客仍挤满过道,里外排了三层队,“我们会派发标有号码的纸片,大家拿着号码静候,等一上午也是常有的事。”李姨得意地说,“红毛”、“西装”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发型。
同样见证了冠芳理发店昌盛时期的郭先生介绍,为了适应人们爱美打扮的要求,理发店由简单的剪、电、吹增加了染发、美容、按摩等服务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后个体经营户增加,顾客被分流,冠芳理发店等传统理发店开始走下坡路。
传统手艺面临后继无人
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肇庆市南方商业有限公司逐渐解散旗下多家理发店。直至2015年,众多传统理发店陆续倒闭歇业,而吕月莲、李姨和另外2名理发师傅合伙承租店铺,将冠芳理发店经营至今。
时光流转,店内四张锈迹斑驳的磨盘椅仿佛映照着他们逐渐黯淡的职业生涯。虽然仍得老街坊们的光顾,但传统手艺后继无人的窘况也让他们颇无奈。“我们试过粘贴招工启示,也想招收学徒,可是大家都不愿意来。”吕月莲觉得,与时尚潮流的美容美发机构比起来,传统理发店已经没有优势,对于年轻群体而言更无吸引力。
肇庆市博物馆原馆长冯咏浩坦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字号”们若想继续屹立不倒,需要创新与传承并举。“仍能维持经营的,除了价廉外,更多的是依靠老街坊们的怀旧情结支撑。”
对即将步入退休年龄的四位合伙人而言,创新也显得有心无力。“我们都一把年纪了,不谈改变了,按着昔日传统手艺继续做下去吧,走一步算一步。”李姨淡淡地叹气。
对于该店的保护,市文广旅体局建议,店面悬挂政府认可的“肇庆府城·百年老字号”牌匾,由政府统一投资修缮,并保留现有旧招牌的风貌,体现古城传统日常服务行业文化元素。店面骑楼廊柱上可悬挂文化部门策划的宣传图版,介绍冠芳理发店历史信息和旧照片。
■下期预告
宇宙钟表店,原位于正东路161号,曾搬迁至旧端州区人民政府对面,此后关闭。钟表维修师傅陈锦棠申请注册该店名,并于正东路130号营业至今。如果您了解它的一些历史,欢迎留言讲述,让我们一起讲好肇庆故事,报料电话13929865022
新闻推荐
日前,记者在端州区睦岗街道中南高科·肇庆端州双龙科创产业谷现场看到,塔吊飞舞、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