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港合作办学助推肇庆创新驱动发展提速 香港公开大学(肇庆)为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再添重要一员

南方日报 2020-04-23 09:35

4月22日,肇庆与香港公开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图为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项目效果图。资料图片

4月22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肇庆市人民政府、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学院在肇港两地远程签署协议,共同筹办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根据协议,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将引进香港公开大学先进教育理念、模式和国际化师资,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该项目的落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区域结构,也将为肇庆乃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肇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肇庆建成或在建的高端应用型大学共10所,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稳步推进。下一步,肇庆将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以促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为着力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崛起,争当大湾区新秀。

10所高端应用型高校雏形已现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肇庆实现追赶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7年9月,肇庆市提出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即到2021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00家,建成10所左右本科以上高等教育机构、30家新型研发机构、30家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

今年年初召开的肇庆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着力建设10所高端应用型大学,充分发挥对肇庆科技发展、创新发展、产业发展以及激发人才活力、城市活力的作用,推动大湾区应用型高等教育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本次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项目的签约,为肇庆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填上一块重要拼图。

据统计,肇庆目前现有本科高校4所,包括肇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广东理工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在建高校4所,即广东肇庆医专迁建并新设为“广东公共卫生与健康医学院”、广东华航航空职业学院、广东华商学院、华农大珠江学院。此外,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和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所高校筹办工作正加快推进。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我们鼓励高校积极通过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地方科技水平。”肇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肇庆学院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企业,帮助农民、企业解决一个个实际困难。肇庆学院果树研究所所长吉前华提交的《柑橘黄化调研报告》为全市兴建无病毒苗圃场提供理论指导,有效助力肇庆全市柑橘产业复兴。而肇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庆华帮助企业提升机械密封件性能,助力肇庆嘉溢食品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成长为全球第三大起酥油、人造奶油生产线制造商。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袁义才认为,随着产业升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肇庆把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校优势发挥出来,不仅能形成自身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吸引相关产业在肇庆布局,而且还能向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输送大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支持产业发展。

对本次签约的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项目,香港公开大学和肇庆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深度互动,加强科研平台共建共享,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在创新及管理、创意艺术、应用科学、护理及健康等领域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加速推进

高端应用型高校集聚发展,是近年来肇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取得的重大突破。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孵化育成体系构建等方面,肇庆也有亮眼表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在实施“1133”工程过程中,肇庆牢牢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引进培育孵化三管齐下,近三年年均增长37%,总数达544家。同时,积极实施《肇庆市实施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行动方案》,促进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加强高企后备梯队建设,目前评价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441家,认定在库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9家。

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去年8月,广东省政府批复肇庆市启动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分中心”,肇庆实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零的突破”。同年10月,华农(肇庆)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不到3年,该研究院就实现从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飞跃。

肇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肇庆围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实现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突破,着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全面对接,培育和发展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截至目前,肇庆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总数达20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现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新增17家,总计为214家。

此外,肇庆加速孵化育成体系构建,2019年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增国家级1家、市级6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40家,其中高水平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6家,包括国家级3家、省级3家、市级20家;众创空间19家,其中高水平众创空间达5家,包括国家级3家、省级2家。

科技赋能全方位参与大湾区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深港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科技资源高度聚集,产业、科技外溢需求巨大,迫切需要在大湾区内寻找转移转化的承载地,这为肇庆加快创新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今年年初召开的肇庆市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肇庆要加快绿色崛起、争当大湾区新秀,走出一条具有肇庆特色的追赶型高质量发展道路,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抢抓加快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全力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外溢资源,加快构建“广深港澳研发孵化—肇庆产业化”模式,加快提升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下一步,肇庆将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1133”工程作为灵魂工程,以“建平台、强主体、促转化、优环境”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强市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肇庆将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内容的平台载体,整合提升“2+4”产业发展核心平台,全力打造西江先进制造业走廊,全面提升承接大湾区创新产业落地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加快建设大湾区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

其中,肇庆将进一步强化肇庆高新区和肇庆新区的主引擎作用,高标准推进以肇庆高新区为核心的珠三角(肇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肇庆)特别合作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港肇合作示范园等平台建设,积极吸引广深港澳科技人才和科研项目落地,努力打造成为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地和广东数字经济高地。

同时,加快推动金利高新区、四会高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积极推动西江省级高新区建设提质增效,支持高要、四会、封开、怀集等地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谋划创建粤桂合作省级高新区。

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肇庆提出必须坚持产业第一,以产业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肇庆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肇庆将围绕工业发展“366”工程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装备、高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根据产业链部署科技链,依靠科技链提升产业链,大力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绿色崛起、争当大湾区新秀提供创新动力。

撰文:余秋亮梁爱玲

新闻推荐

实战演练 加强消杀 准备物资肇庆敲响复课预备铃

西江日报记者苏燕君特约记者张水木通讯员邓群英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缓解,肇庆市师生即将重返课堂。学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