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三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谭常赞排压方式多样 适合自己就好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每个人都可能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一线的医护人员、防控人员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很多家长因为担忧疫情中孩子学习被耽搁而造成焦虑,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身心反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身心健康呢?记者为此采访了肇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医师谭常赞。
谭常赞介绍,疫情初期,一线的医护人员、防控人员确实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甚至失眠的情绪症状。随着疫情防控态势的好转,心理素质较好的人,可通过自行调节,缓解了这些症状。一些心理素质没有那么高的,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症状发生率是10%至20%。
“建议这些人尽量寻找适合自己的排压方式,放松缓解压力。”谭常赞提到,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与亲戚朋友倾诉,可以在家里做些广播体操等运动,或者采取看电影、听音乐、相声、小品等文娱活动,还可以写日记把不良的情绪发泄出来,甚至可以在一个较为安静的地方唱歌、叫喊或者哭泣,总之要想办法把心中的不解、疑惑发泄出来,想到就要去做,要落实行动,不要留在心里。
有些爱钻牛角尖的人特别担心被感染,不仅自己惶惶不可终日,而且不厌其烦反复提醒身边亲人、朋友,不能控制自己的担心情绪,进而出现焦虑、强迫等症状。疫情下,家长在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上也会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会焦躁不安,会强迫孩子去学习。由此,可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家庭矛盾。
“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或多或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要接受并直面问题,从中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或者缓解形式。”谭常赞表示,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太过在乎负面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可能大家都有,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尽量去寻找能够令自己开心的生活点,把那些不完美冲淡甚至挤压掉。
谭常赞提醒,疫情之下,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失眠,如果连续两周且每周出现至少3次失眠,自我调节不了的,甚至产生抑郁情绪,整天闷闷不乐,不想跟人交往,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轻生的念头,这个时候请尽快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辅助治疗。 西江日报记者 吴威豪
新闻推荐
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按照全国、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春耕备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