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工作者、志愿者等用心提供祭扫服务 他们化身“摆渡人” 传递家属追思情

南方日报 2020-04-07 06:50

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不建议现场祭拜,云祭拜得到推广。图为广州市银河公墓一角。

南方日报记者郑一见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汪祥波通讯员/叶金鑫廖培金)蒙蒙细雨中,松柏更显苍翠。在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工作人员秦晓燕手戴白手套,穿着一次性雨衣,捧着一束黄菊,逐一向墓碑敬献鲜花。“献花时要蹲下,鞠躬行礼要弯腰九十度,一天下来重复五六百次。”秦晓燕说,“疫情阻隔了市民现场祭扫的脚步,他们的思念之情就要靠我们来传递,虽然有些辛苦,但内心觉得神圣而庄重。”

清明期间,广东各地暂停了各类殡葬场所的现场祭扫,倡导市民群众延期祭扫、居家追思、网上拜祭,同时提供集中祭扫、“信邮哀思”等绿色文明祭扫方式。疫情下的清明祭扫,一线殡葬工作者、爱心志愿者等化身“摆渡人”,满足群众祭扫需求,传递逝者家属的追思情。

在广州市殡葬管理处,志愿者张女士正在认真分拣市民写给逝者的“家书”,仔细核对信封上的殡葬场所地址。不久之后,这些“家书”分送到广州市各殡葬场所,由工作人员放置于逝者墓碑、骨灰盒前,让家属的思念“被看见”。

这是广州市民政局为市民提供的“信邮哀思”服务。“看到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平台上在招募志愿者,我就报名参加了。”张女士说,寄过来的一封封“家书”,饱含家属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参与其中很有意义。

张女士老家在辽宁,每年清明,如果不能回家祭扫,她就会写上一封信寄回去,让父母将信件放置在逝去亲人的墓前,“希望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天堂的亲人知道,我们现在过得都很好”。

在广州市银河革命公墓,每个骨灰堂都设置了天堂信箱。工作人员接听市民打来的服务电话,记录下他们的“寄语”,然后将其代书在特制的“爱心卡”上,投放到天堂信箱里,或者摆放到安放逝者的墓地或骨灰盒前。

肇庆市广宁县殡仪馆推出公益代祭服务,不少家属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追思亲人。28岁的工作人员何标曾接触到一位年过七旬的孤寡老人张奶奶。在邻居的帮助下,老人进行了公益代祭服务的网上申请。接到申请后,何标代替张奶奶为她逝世的老伴送去思念和牵挂。

祭扫之后,殡仪馆工作人员来到张奶奶家里,为老人播放祭扫视频。看着视频,老人激动地流下泪水,握着工作人员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在无情的疫情下,更要做好温情的服务,代替逝者家属表一份哀思。”何标说。

对于广州市民周女士来说,往年清明,家里都会准备鲜花、水果、烧肉等祭祀品,前往骨灰楼现场祭扫。今年,受疫情影响,一家人响应政府倡导,选择在家祭拜。“清明重在追思,仪式可以简化,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内心保持对先人的思念,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清明。生者平安才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周女士说。

新闻推荐

企业自救 政策支持

西江日报记者陈明红陈洁疫情来袭,景区关停、大型活动停办、旅行团队取消,肇庆文旅产业大受冲击。对此,不少文旅企业纷纷组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