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的“封开步伐”
西江日报记者 王永强
脱贫攻坚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日前,在岭南古都封开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处处涌动着“齐心战贫困 奋力拔穷根”的攻坚热潮。封开县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程中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书写了“北回归线上美丽封开”新篇章。
特色产业增添脱贫动力
在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帮扶开展的人大代表扶贫示范项目兰花种植基地里,5万多盆兰花长势喜人。在该基地的扶贫车间里,专门为当地10户有种植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的2000多株兰花显得郁郁葱葱。
“项目每年获得的土地租金、利润分红等,将帮助250多名贫困人员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派驻封开县大洲镇东畔村第一书记颜国聪告诉记者,基地通过“公司+农户”“公司+精准扶贫”“公司+复退军人创业”等兰花产业化经营模式,构建了“资金入股得分红、土地流转得田租、基地务工得报酬、托管经营得实惠、免费培训得技术、带动种植得收益”等六种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和创业富家梦。
类似杏花鸡养殖、江川神湾菠萝、平凤香蕉蔬菜、渔涝黑山羊等一大批亮点扶贫项目和特色产业基地,在封开县的各个扶贫村几乎都能看到,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斗中,封开县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着力打造的稻米、水果、畜禽、茶叶等4个亿元产业群和封开杏花鸡产业园成功入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强劲动力。
目前,封开全县共有涉农龙头企业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7家,家庭示范农场80家,种养大户1720户。2019年累计推动全县镇村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基地建设发展30个,推进到户产业扶贫项目5173个,带动8479名贫困户发展生产。
稳定就业增强“造血”能力
2016年9月,封开县江川镇大学生陈嘉龙回到老家发展竹荪种植产业。在封开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陈嘉龙的种植基地越做越大,产品也越卖越火,不仅吸引周边的20余农户加入竹荪种植项目,且解决了8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难题。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公司务工,每天可获得80元左右的工资,一个月可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陈嘉龙说,县、镇的大力支持让他的基地越做越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封开县充分发挥智诚、益信农业、广远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代耕代种代养等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100%的有劳动力贫困户与相关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协议。
为确保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封开县统筹养路、护林、护草、保洁等工作岗位优先安置困难贫困劳动力,目前共吸纳233名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共建成扶贫车间25间,吸纳就业人数1938人,其中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10人,人均增收1800元。以粤菜师傅、乡村工匠、南粤家政等职业方向为重点,促进贫困人口就业稳定性。2019年全县有劳动能力户3554人,实现就业2877人,就业率达80.95%。
民生福祉夯实脱贫基础
在封开县大洲镇大洲村有一个天然的旅游景点——龙皇岛码头公园,这里是封开县“省际边界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项目之一。这里近观可看碧水小道,远观可见蓝天青山,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在去年,龙皇岛码头公园所在的地方还是一片竹林和荒地。为了将这里改造成景点,镇、村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参加“三清三拆”,旧猪舍不见了,烂泥坑填平了,柴草堆搬走了,景色大变样。游人开始向这里聚集。如今,建好的龙皇岛码头公园重塑贺江景色,村民可以通过向游客出售自家土特产增加收入。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封开县深入实施教育、卫生、住房、就业、产业等一系列扶贫工程,增进民生福祉,夯实脱贫基础。一份份释放民生情怀政策和方案的实施,让全县贫困人口不断减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贫困面貌全面改观。
目前,封开全县已投入扶贫资金5.022亿元,实施到户帮扶项目2.3万个,贫困人口脱贫率达98.5%。累计帮助2153户居住危房或无房的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向贫困学子发放2563.16万元补贴,全额资助129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2020年基本医疗保险,为贫困户报销医疗费2117万元,6735名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纳入政策性兜底保障。
如今,在封开县脱贫攻坚一线,随处可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走访的身影,随处可见群众欣喜的笑脸,随处可见村寨旧貌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封开县步伐坚定、步履铿锵。
新闻推荐
作为岭南三大文化源流之首的广府文化,由广信文化为起源而孕育、辐射、衍生。“广信”作为优质的文化符号和地域标签,蕴含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