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孝于忠文武传家
清晨,缓缓升起的朝阳和鸟叫鸡鸣,唤醒了乡村的睡意,早起的耕作一族,用匆匆的步履开启了新一天的劳作。坐落在怀集县大岗镇东南部的白鹤村高屋自然村,居住着高氏族人,世代传习着勤耕苦读、文武传家、移孝于忠的优良家风。
据出生于1927年的高氏22世孙高日星讲述,先祖怀集高氏9世孙高万积于明朝末期从怀集县梁村镇百德凤美迁居于此。少年时期的高万积经常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此地放鸭牧鹅,性格爽朗、乐于助人的他,农忙季节放牧鹅鸭时,经常帮助附近村寨的人收割水稻或耕作农田,深受当地人夸赞。成家后不久,他便携带家眷,建村立庄。这里地势两头高中间低,背倚海拔800余米的白鹤山,建村之初曾叫“圆塘村”,后也曾叫“双田村”。
旧时,为了防止土匪侵扰,高氏族人和邻近村寨的异姓族人共同组建了护卫队,实行24小时轮流值守村寨,保证了一方安宁。白鹤村邻里守望的好风气便从那时起延续至今。
如今,高屋村内尚存有两座较为完好的寨门楼,村口大门楼的墙体以青砖垒砌,顶上盖灰瓦,青石条门槛,檐下墙体绘有迎客松及山水花鸟图案的水彩画,下方开有两个圆形窗眼,门额上方写有“圆塘村”字样;南门楼同样是青砖墙体、杉木樑方、硬山顶灰瓦铺盖,开有两个圆形窗眼,门额上方镶嵌的大理石块刻有“五福临门”字样。村内还有一段灰砂石子舂成的作围闭村庄之用的墙体,长10米,高3米,墙体开有大小、高低不一、内宽外窄的枪眼。两进三开间琉璃瓦盖顶的祠堂矗立在村的中央,二进门额上方悬挂着“文魁”牌匾,是高氏19世孙锦云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取得增生科举名衔而立的荣誉匾。
历史的沉淀之下,村落里遗留下来的围墙断垣残壁、古朴的青砖灰瓦门楼、肃穆的祠堂、匾额,焕发着时空交错韵味。高氏祖训告诫:“科第尚武,必忠孝节廉,自任几端,方谓敬宗尊祖;读书贵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为孝子慈孙。”是呀!无论是务农读书,还是经商做工,不拘一格勤奋进取,才是攒下百年家业的根本。
高屋村至今仍延续着这样一个宗族活动,那就是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庆祝先祖万积公的诞辰活动,族规约定当日包括外出谋生在内的男女老少在那一天齐聚祠堂,由族老带领子子孙孙祭祀先祖、作揖躬拜、诵读祖训等活动,以表子孙后代忠孝之义,也是传习先祖美德之举。
文武传家,移孝于忠,开创了一个家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史。“读诗书尽忠孝继圣哲行善修身,启宗庙习礼仪令儿孙奋志立业。”白鹤高屋村先辈把对后人的期许,镌刻在祠堂的墙壁之上,永远激励着族人不断奋力进取。
自古以来,高屋村的高氏后人不乏旧时的秀才,比如16世孙庠生高晧睖和19世孙增生高锦云,近现代也不乏习文学武之贤才志士,其中就有毕业于北京建筑大学设计系的25世孙高谦志;还有现役军人、解放军拳击训练队教练,荣获第四、第五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拳击赛冠军的25世孙高林志……热衷当兵、习武也是高屋村高氏子孙彰显家国情怀的最好体现。据了解,该村现有退役军人10人,现役军人2人,县、市级运动员2人。这种良好的风气也深深地影响着白鹤村的四邻八寨,目前领取参战补贴的退役军人就有15人;如今,白鹤村人在镇上开设有“强国功夫武道馆”,有白鹤村的少年儿童学员100余人,这些学员经常参与县、市举办的武术表演;在广东省体校的武术类运动员有7人,其中曾获得省级武术比赛奖项有3人次。“高林志的爷辈也曾有3人当过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其父子双双在部队立下过二三等功,共计7次,他们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是我们子孙争相学习的榜样。”族老高日星感慨地说。
脱了军装,无法脱掉铁骨血性。有道是,火要空心,人要忠心,尽心为忠。希望前人的忠义精神,像不熄的星火一样在高屋高氏子孙中代代相传。高林志的父亲高爱桂就是这样的一个好榜样。2020年初,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和曾经的两位战友一起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请战书”,接着又向广大退役军人发出一起参与战“疫”的倡议书,积极投身战“疫”行动,此举深得广大群众好评。
静谧的田园生活和悠长的文武传家、移孝于忠的传统,不仅赋予了高屋村人清雅淡泊、积极进取的家风,更陶冶了人们对热忱保家卫国、积极干事创业的感受,将浓浓的家国情怀作为世代相守的追求。回眸高屋村往昔与时下,血脉传续和耳濡目染,在岁月的更迭之中,书写着高屋人幸福的笑容。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赖小琴通讯员谭扬汉沈剑伟)为缓解当前防控一线口罩紧缺情况,近日,怀集县关工委农村创业青年联谊会、肇庆市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