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书院韵味隽永的

西江日报 2020-01-23 00:54

峡塘文昌书院

文昌塔,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最能兴文启智,且利学业、功名及事业之“法器”。古人历来崇尚文化,重视教育,凡有文昌塔的地方,大多出过知名的文人学士。文昌塔又称文笔塔、文峰塔。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者称其为“文曲星下凡”。所以,我国古代书院往往在供奉先师孔子的同时,也供奉文昌帝君。

怀集县汶朗镇华新村峡塘地段的一处小墩丘上,建有一座文昌书院,书院内共有三座建筑,呈“品”字形矗立着,文昌塔居中,左右两旁分别建有面阔三开间的大成殿和武圣殿,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文昌塔塔身平面为六角形,共三层,层层收缩递减,每层设有拱形或圆形或扇形小窗口,内设螺旋式木板阶梯。塔门也为拱形,逆水而向,门额上书“文昌”二字,门的两侧书有一副对联:“青山叠翠千岑祥云传昌盛,绿水盘绕万顷丹霞育文锋。”大成殿中厅供奉着孔子先师金漆塑像,左右两厢房为书屋,中厅门口两侧悬挂着一副木刻对联:“文绍先声麟吐玉,德垂后秀墨留香。”武圣殿中厅供奉着忠义的化身——关圣帝君,左右两厢房同样为书屋,中厅门口两侧也悬挂着一副木刻对联:“武威无疆齐天下,义仁有范润人间。”

峡塘文昌书院始建于清朝初年,原为土木结构。村里的老人们告诉我,此建筑群既有“守水口”之意,又有“兴文运”之愿。左侧为外形酷似“象”的山丘,右侧为轮廓颇似“狮”的山体,后方像枕着马鞍状的山脉,前朝“人”字山。这里四面环水,流水潺潺,古树参天,竹影婆娑,鸟鸣花艳,风景如画。旧建筑群毁于同治三年的一场洪灾,汶朗的先贤们便在这方风水宝地上建起了文昌书院。新落成的文昌书院像一个守望者,忠实地护佑着眼前的山溪和脚下的土地,它殷殷期望后人文运昌盛,仕途顺畅。其中文昌塔如巨椽之笔,诗写云天。古人有曰:文昌之责,重如泰山。如今,汶朗的贤人志士复建文昌书院,秉承圣贤德教为根本,尊古而不复古,古为今用,因人而育,以圣人智慧之经典,开发人性,培养人格,以养正心正念,使学子各持其长而各得其所,引导年轻人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造就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德才兼备、文理兼通之贤才。因此,自古以来,汶朗通过大力教育人才,培育社会良风善俗,形成了“仁德立身富贵远,诗礼传家世泽长”良好风俗。

在文昌书院的熏陶下,草朗、汶塘一带及周边地区人才辈出。清康熙四十七(1708年),汶朗人邓尊德科考中举,出任河北卢龙县知县。后来又有三度担任怀集县县长的邓兆椿,两度担任怀集一中校长的邓蔼然;还有曾经担任过某军分区司令员的麦永辉、曾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邓章等文武官员;也有杏林世家的邓芙渠家族,以及获得博士学位,曾担任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的岑况等名人。前些年,涌现了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生邓贺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邓迅以及欧东飞、梁少彬、龙有练等优秀学子;近年来,考上本科院校的学子更是不胜枚举。

“文昌书院濡英杰,万卷竹帛育俊良。”如今,重教兴文的汶朗人更加珍视前辈们传承下来的良风善俗,他们认为,只要读书上进的风气发扬光大,人才辈出才能水到渠成。重建文昌书院以后,书院还设立了奖学基金会,对每年考上大学的学子予以嘉奖;这里的藏书也逐年增加,加上清幽舒适的环境,吸引了镇上居民经常来这里博览群书,更新知识。

阳光明媚的深秋时节,我走进了汶朗峡塘文昌书院。站在文昌书院的石级上,注视着眼前的山溪水,它们缓缓地亲吻着这个小墩丘,一波接着一波,分道环绕了半个圈后,匆匆地向前奔流,途径凤岗河,汇入绥江,再奔向远方。我觉得,这一波波的山溪水就像这里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从这里受到了良好风气的熏陶后,走出山区,走向外面的世界。品读着峡塘文昌书院,我的心情甚是欢畅,很想以一位诗人的诗句袒露一下此刻的感受:“倚坐青山彩云临,面向弯河碧空凛。风华凝聚群英谱,乾坤转时陪君舞。”

新闻推荐

以民生实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张忠德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目标之一就是“为民服务解难题”,其落脚点还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