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积极变化□ 毛建国

西江日报 2019-12-23 02:31

12月18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半年来肇庆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情况:自今年6月15日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全市3700所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秩序井然,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出院近250万人次。目前,全市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此外,根据相关调查,在就诊医疗机构意愿方面,42.4%的患者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39%的患者选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这也是首次有多数患者将基层机构作为就诊首选。(12月19日《北京青年报》)

医疗体系的倒金字塔结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钟南山院士曾经讲过,“来找我看专科的病人,有甘肃平凉来的,也有齐齐哈尔来的。如果基层医疗能够做好,他们根本不用横跨大半个中国来找我看病”。一般患者,未必有着横跨大半个中国去看病的经历,但横跨大半个城市去看病,这样的经历可谓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加剧了患者负担,加重了大医院压力。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基层医院处于基础地位,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等需要,如果长期无人问津,势必动摇到基础,很有可能造成地动山摇的结果。哪里有问题,哪里就要改革,分级诊疗改革破冰而来,很多地方都推出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改革举措,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也是应运而生。

改革刚刚启动之际,很多人都不抱以乐观。原因在于,相对于大医院,基层医院劣势十分明显。基层机构仅剩下的,包括就近就医几块长板,有些微不足道。然而,北京市统计局调查的数据显示,94.4%的居民支持医耗联动综合改革,84.9%的人表示满意,77.8%的人认为负担减轻,78.2%的人感受到耗材检查费用下降,88%的人表示医疗服务得到了改善,97.3%的人认为费用能够承担。

“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好的变化,这从事实层面证明,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信任加强,强基层政策收到良好效果。事实上,不仅北京,放眼全国,只要坚定实施改革的,基层门诊都出现了一定回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成绩值得肯定,也不能盲目乐观,一个问题是,在当前医疗体系中,基层医院到底有多少吸引力?

患者评价一家医院,主要是水平、价格、服务,最重要的是医疗水平。在很多人印象里,基层医院只能看普通门诊,真有问题还得找大医院。中国人有“扫地僧”情结,其实在过去,很多基层医院都有像神一样的名医存在,靠着这些名医,甚至从大医院手中抢到了不少患者。现代医疗体系下,基层医院能不能有“扫地僧”存在?最起码,基层医院要有雄心,不能自甘落后,连点想法都没有。

由于有着一系列政策撑腰,基层医院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由于是就近就医,也会节省其他成本。但这个优势是相对有限的,很多时候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再看服务,基层医院也存在一些问题。北京是一线城市,相对还好,但走出北京,走出城市,看看一些身在最基层的乡镇医院,有很多甚至连移动支付都做不到。有的医院为了节省一点所谓 “财务支出”,只接受现金支付,完全落后于时代。

“门诊回基层”应有更多内涵,不能只剩下“就近就医”这个看点。就目前来看,基层医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有些方面也应该打造长板。最起码在服务上,基层医院就可以塑造特色。而在名医培养上,基层医院也应该有所追求,不妨培养几个让大医院也佩服的“扫地僧”出来。

新闻推荐

肇庆市残联送关爱一批残疾人获免费体检

西江日报讯(记者王永强通讯员王文娟)昨日,市残联组织端州、鼎湖和高要100名残疾人和康复工作人员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活动,让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