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清:跳出石室的魅影□ 谢健江

西江日报 2019-12-19 01:00

肇庆七星岩摩崖石刻,有一篇《游石室新记》,是唐朝文林郎、端州司马王化清,陪同端州知州崔献直等一批同僚游玩了七星岩之后,立即写就的一篇记叙文。

(一)

话说,端州司马王化清于宝历元年(825年)初秋到达端州。他首先拜会了端州知州崔献直,然后拜见一些本地的和外地来的文武官员。

王化清初来乍到,渴望搞好同僚关系,便想出了“妙语请友”的好主意,他使人开颜而笑,并且非常有收获地、热烈地同游景色迷人的七星岩。九月二十日这天,在崔献直带领下,端州一批新老官员有说有笑,直奔城外,寻找那一片梦中的仙境。放眼一望,正是“满载星岩金色,平铺沥水秋光。”岩壁处有《端州石室记》,似乎正在探究眼前这些不速之客。他们先是恭恭敬敬地迎面、围观、拜读。

王化清十分敬仰名扬天下的李邕,在众人面前夸文章好,书法好。他说:“刻石非常耀眼,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的面目。看李公游记,别开生面,异彩纷呈。就知道这是‘仙手’的教导,让人做实际的君子,不要做虚伪的小人。”

直到时间不允许王化清再继续赖下去,他们才进入奇形怪状的山洞之中,看到刚刚卸任端州司马李绅的题刻。王化清突然说:“李绅司马前脚刚走,我后脚就到。我们二人还没有见面呢,只能见他的题刻了。”稍许,王司马便皱了皱眉头,抑制不住地说:“李司马写的几个字没筋没骨的,诗文也无,还值得石刻吗?”

崔献直对王化清说,李绅的题刻就突出一个字“累”!因为李绅句中说“将家累游”。

而王化清却说:“其实,李绅并不累。他在端州诗中说了,有喜鹊飞到屋前报佳音,知道自己不久会从千里远地赶回长安。果然,还不到落叶秋霜纷纷时,他已经回京了。哈哈哈哈,见喜鹊真灵验。”

崔献直听了王化清的一番感慨,心情受到了感染,也就发出唏嘘的一句:“一峰一峰又一峰,崧台路险,谁能履险如夷,去了再回来?长安的回程远呀!”瞬间,他看见大家都沉默了,随即高兴地说:“王司马,也写一篇游记如何?”

高要县令张仲修,以及杨全质、陈系、李参等官员立刻响应,连声都说好主意。

王司马被众人推举,漫步在七星岩下,心情同羚羊峡的波浪一样,起伏难平。千里上任,不辱使命,只要能为社稷尽力,就不计较官职低微,就不避艰苦。有幸为脚下的端州热土做出贡献,既欣喜又留恋。

文人的气质,臣子的重任,让他不忍默默无闻地离开,立即挥毫,写下了《游石室新记》作为纪念。

(二)

再说知州崔献直的故事。

“博陵崔公”崔献直,出自武则天、唐中宗宰相崔玄暐之后,虽然他有摄经略巡官、试大理评事、权知军州务、赐绯鱼袋的待遇,却在端州也是“累”字一个!

崔献直一家三代人都在岭南任职。崔氏族人有句祖训:子孙后辈中做官的人,贫困不能生存下去,这是好事;如果资财货物富足,这是坏事。

崔献直的父亲崔武曾在桂林做官,也是清官。到了崔献直当官,牢记祖先之言:“若今为吏,不能忠清,无以戴天履地。”意思是说,今天做了官吏,如果不忠诚清廉,就不能在世上站得住脚。因此,他为政清廉,即使生活过得清苦,也从不聚敛贪财。在端州郡里呆了一年多,所得薪俸除了养家糊口,都周济了困难的亲朋。他还扶养了多位亲族中的贫穷孤儿,教导和勉励他们,操守以清白著名,当时的人都称赞并敬重他。后来,崔献直因为得了中风病,卧床不起好几年,无奈与伤感之下,干脆把献直的“献”字去掉,改为崔直。后来,崔直又得了重病,更是惨淡,死了以后,家里几乎只剩四壁,家里的亲人也没有能力将他的灵柩运回北方故土安葬。

崔直的儿子崔绍,后来在端溪(今广东德庆地)代理县尉(具体负责事务的官员)。他在思考,人仅仅拥有平凡的生活是不够的,完美的人生还应该拥有一个超越平庸的现实。在家贫这种情况下,他更是兢兢业业地为官做人,处处效法亡父的节操而积德行善。当时,郡里有“南越会府”(一种同乡互助性的会馆),常常资助一些清贫的官员和沦落的士人学子。崔绍也常常为了化解燃眉之急迫于冻饿之苦,不得不到“南越会府”中求点帮助。

还有崔直的亲属,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作者崔护,公元796年进士及第,公元829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后来也病死在广南节度使(广东行政区划的军政长官)职位上,更是进入了一定诗意的精神世界。

新闻推荐

肇庆德庆 乡村振兴显活力 产业建设开新局

德庆县工业园区持续提质增效,县城加快扩容提质,产城融合发展更加深化。图为德庆城区新貌。德庆县供图德庆工业园区加快开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