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新区 工业“主引擎”提速 现代科技城崛起

南方日报 2019-12-13 06:30

肇庆高新区致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科技工业城,图为肇庆高新区航拍图。王振宇摄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引进及孵化19家企业。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摄

在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不时有团队前往参观。图为12月7日,来自中山的一个参观团在展厅内与玛西尔电动车合影。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摄

走进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PACK五大车间已进入设备整体调试阶段,明年一季度开始量产。肇庆打造超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有望再提速。

作为肇庆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的肇庆高新区,近年深入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1133”工程,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等产业集聚。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肇庆实施产业强市的战略要求,肇庆高新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面向未来的现代科技工业城。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通讯员方斌吴君

千亿产业集群崛起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主战场”

在肇庆高新区,玛西尔电动车、中电汽车2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已建成投产;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其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自2017年签约落户后快速推进,计划今年底建成试产,明年一季度开始量产;2017年,浙江之信控股集团进驻打造新能源动力小镇,鼎星新能源汽车项目随之而来,这是第四家落户肇庆高新区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

与新能源整车项目同步而来的,还有新能源汽车的配套产业。肇庆遨优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作为动力小镇一期工程子项目之一,已于2017年建成投产,2018年就实现15亿瓦时年产能。今年4月初,该公司第二条生产线试产,预计今年年产能将增至30亿瓦时。该公司还与鼎星新能源汽车共同成立了鼎优(肇庆)新能源创新研究院,推动富锂锰电池产业化。

在产业新区里逐渐浮出水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肇庆千亿级产业布局中的一块重要拼图。2017年初,肇庆启动实施工业发展“366”工程,提出用5年时间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3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引进培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6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肇庆高新区快速崛起,为肇庆工业发展“366”工程提供重要支撑。据统计,2018年,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72.21亿元,比2017年增长297.7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2.9%。目前肇庆高新区共有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企业21家。2019年1—10月,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为258.88亿元,增速达12.2%。

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在肇庆高新区加速集聚,进一步强化肇庆高新区作为肇庆工业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据统计,2018年,肇庆高新区实现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56.59亿元。2019年1—7月,当地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达34.74亿元。目前,肇庆高新区共有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24家。

此外,位于肇庆高新区的宏旺金属实业有限公司201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5亿元,成为肇庆市首家实现年产值百亿元的工业企业。

产业基础不断筑牢,为肇庆高新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肇庆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19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全市第一。

承接大湾区创新资源打造“创新生态”强化产业对接

今年7月10日,肇庆直达香港高铁正式开通。次日,肇庆高新区主要领导就带队赴香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抓住港肇高铁开通机遇,开启港肇合作“加速度”。

近年来,肇庆高新区结合肇庆工业发展“366”工程、创新驱动“1133”工程的工作要求,重点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的核心城市,围绕国内外500强、行业“隐形冠军”、高新技术企业、外资及港资企业项目。对规模大、质量优的项目,该区安排业务骨干实施专人跟踪服务,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实行即时响应,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户。

同时,肇庆高新区加大对平台项目的招商力度,探索政府与社会力量信息共享、项目联动、产业联动的“联合招商”新路径,重点把中小企业招商工作交给平台和市场。

据统计,今年以来,肇庆高新区新签订项目投资协议41宗,计划投资总额532亿元,其中,引进国内外500强或行业100强项目3个;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或行业“隐形冠军”项目17个;引进高端纸品和园区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及中科瑞龙新材料2个超百亿元项目。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两大机遇,今年以来,肇庆高新区强化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对接,共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14个、投资总额约150亿元。同时,肇庆高新区谋划与香港中小企业经贸促进会共同搭建产业平台、促进港资企业落户。

随着广深港澳创新资源加速外溢,肇庆高新区通过发挥西江产业创新走廊“主角”作用,抓牢高企培育的“牛鼻子”,稳步推进创新创业一条路——建设路、龙湖保利大旺科创小镇和北部罗湖科学城,与知名机构共建大湾区协同创新基地、中科创客学院肇庆分院、国际博士创业小镇等,设立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博士创业种子基金等,以一流的“创新生态”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

在完善人才发展平台的基础上,肇庆高新区同步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落户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截至目前,该区累计以柔性引才方式引进国内外院士24名,培育引进国家级人才(集体)35名(个),省级人才(团队)11名(个),市级人才(团队)29人(个);累计引进博士、硕士、高级职称人才近1400名,人才总量超4万名。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以一流营商环境提振企业信心

作为一座因为工业而崛起的现代科技城,肇庆高新区不到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已经聚集了600多家企业,常住人口约16万人。同时,肇庆高新区积极对标大湾区核心城市和先进园区,致力建设“集群化产业区、创新型科技城、高品质新都市”。

近年来,肇庆高新区持续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投入13.54亿元开展18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大旺广场、海印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纷纷进驻,高端住宅拔地而起,进一步提升当地商住氛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签约落户,肇庆高新区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作建立联盟医院,教育医疗配套在肇庆高新区日趋完善。

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肇庆高新区进一步提升发展“软实力”。肇庆高新区通过设立“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一网式”网上办事大厅,推行“先建后验”、审批事项代办等服务措施,让项目大幅压缩建设时间。同时,肇庆高新区立足“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开发建设“智慧大旺”微信小程序、政商服务平台和智慧督查平台,持续提高全社会运行管理效率。

近年来,肇庆高新区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断加码,助力实体经济“轻装上阵”。据统计,1—10月,肇庆高新区为全区企业减税降费超4.51亿元,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超5亿元。今年上半年,肇庆高新区40家重点税源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29.16亿元,同比增收60.46亿元,增长35.84%。

此外,肇庆高新区持续完善金融服务环境,设立了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大旺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并协调担保公司、科技银行、小贷公司加大对园区企业融资支持。截至今年6月底,肇庆高新区非政府性项目贷款余额143.81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4.13亿元,增长10.9%。

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助肇庆高新区促成保生、维龙、新施泰宝等13个项目在今年新开工建设,宏旺金属精加工中心、钜溢、鲜活果汁等25个项目新投(试)产。1—10月,该区超亿元税收企业达到5家,同比增加2家,超千万元税收企业52家,同比增加10家。

■一线走访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以科技为“核”催生“创新裂变”

在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下称“产研院”)内,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王新向笔者展示了一系列前沿创新成果。他指着其中一组电池说:“它能够在零下40摄氏度正常运作,这达到了军工级别的标准。”

作为肇庆市首批西江创新团队带头人,低温储能技术只是王新为肇庆带来的其中一项“黑科技”。凭借在太阳能、催化、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积累,王新团队以催化作为核心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构造材料,在制氢、储能、污染物降解这三大方面都迈出了探索步伐。

2016年2月,肇庆与华南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次月,王新就作为研究院第一批进驻人员,从广州来到肇庆,全职参与研究院建设工作。

王新说,目前产研院拥有科研人员70名,博士比例达38%,其中,国家级人才有4人,广东省领军人才有2人,同时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团队。除了他带领的团队,还有三个科研团队分别在光学与半导体、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在王新等人的努力下,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引进及孵化19家企业,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三板上市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等一批优质企业。王新透露,这19家企业中,与产研院进行储能应用方面的合作较多,空气污染检测、超级电容器等技术也有企业进行应用。此外,锂电池技术也开始市场化运行。

以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的科研技术为“核”,“创新裂变”的故事在肇庆高新区内不断上演。有一家“新三板”企业找到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联合产研院成立了一家新公司,专门生产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相关的电容器,为上述企业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据统计,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已孵化及引进项目在2019年产值有望超过1亿元。这背后,是更多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在肇庆高新区的集聚。

■企业故事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下半年,玛西尔电动车先后亮相北京大兴机场和第七届“军运会”,为世界最大空港的安全以及国际赛事运动员的安全出行提供全天候保障。如果要追溯这些电动车的产地,它们都来自肇庆高新区的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

2010年以生产厂房迁址为契机,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在肇庆走上了做大做强之路,不仅产品种类从原来的3个系列扩大到现在的11个系列,产品销售额也从2010年的不到2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5.1亿元。该公司总经理王艳说,玛西尔的成功靠的是品质取胜,以及持续创新。

“肇庆速度”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走进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的产品展厅,电动观光车、高尔夫球车、警用巡逻车、消防巡逻车、环卫车、多功能电动车、电动工业叉车等产品琳琅满目。王艳告诉笔者,肇庆作为玛西尔的主要生产基地,展厅中的大部分电动车产品都是“肇庆制造”。

成立于2002年的深圳玛西尔电动车股份公司(下称“玛西尔”),是中国最大规模特种电动车制造商,也是目前唯一专业从事电动车及电动车组件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科技型民营企业。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公司于2010年将原在深圳的生产基地搬至肇庆,成立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在省内选点布局生产基地期间,公司领导考察了不少地方,最后还是被肇庆高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所打动。”王艳说,肇庆高新区距离广州只有大约1小时车程,而从企业选择投资肇庆开始,政府服务的高效令人印象深刻。得益于此,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的生产厂房在2010年10月动工建设,2011年8月就建成投入使用。

在日常生产中,肇庆高新区贴心的企业服务也为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解决了不少难题。有一次公司通过“大旺政商”微信公众号向政府反映招工难。肇庆高新区人社部门获悉后,次日就联系了企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组织企业到外地招工,在大旺公园定期设摊招聘,举行专场招聘会等,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

政府服务所展现的“肇庆速度”,为玛西尔在肇庆高速发展再添一把力。据统计,2010年,玛西尔的产能主要还在深圳,当年销售额不到2亿元;到2018年,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的销售额已达到5.1亿元。

产品外观屡被“山寨”

今年9月25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来自“肇庆制造”的3款玛西尔警用电动巡逻车、警用智能平衡车、警用高尔夫球巡逻车一同亮相,助力世界最大空港启航。此后数日,一批批玛西尔电动巡逻车也纷纷交付给武汉、佛山、深圳等地的公安局、城管执法局,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到今年10月,玛西尔电动车又出现在第七届“军运会”的会场中。

谈到制胜市场的“法宝”,玛西尔始终认为离不开对高品质的坚持,以及对创新的持续投入。

玛西尔坚持走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道路,成立了模具设计及制造部、电子研发部、电动车研发部等机构,专业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达100余人,近年R&D投入占公司年销售收入的比重都达到了7%—9%,目前公司拥有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280多件。

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玛西尔电动车从内部到外观都确立了行业标杆地位。比如,玛西尔采用励磁电机驱动和电脑智能数字控制技术,实现了电动车电控部分的完美匹配,使电动车的电机、电池的性能发挥得尤为理想;在外观设计上,更是有其他企业“山寨”玛西尔车型外观的情况屡屡发生。

玛西尔的创新还体现在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王艳说,在2011年,玛西尔只有滑板车、高尔夫球车、观光车、巡逻车几个系列,到现在,公司产品系列已经达到11个,还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生产。

抢抓人工智能的风口,去年开始玛西尔还与深圳一个科技团队进行合作,研发生产出无人巡逻车。随着视觉感知、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日益成熟,玛西尔电动车也将迎来新的市场增长点。

新闻推荐

以古驿道为纽带,打造肇庆文旅融合品牌□ 张忠德

12月10日至11日,副省长许瑞生到肇庆开展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调研,强调要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资源,深挖文化内涵,提升规划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