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精神” 担当教育使命□ 纪锋
回首这70年,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到走向富强,从受尽屈辱到伟大复兴,是一代代中国人挺起了脊梁,用“中国精神”践行着生命价值的结果。“中国精神”是什么?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千千万万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千千万万在生活中闪耀真善美的人,都是“中国精神”的造就者。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做“中国精神”的践行者,更要做“中国精神”的传承者。传承“中国精神”,就是让青少年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营造感恩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爱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从父母、他人、社会中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行动给以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知恩图报,才是一个健全的人。我们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精心培育“感恩文化”,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例如,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活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感恩教育;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组织学生用讲故事、写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感谢;教师节举行歌颂教师诗朗诵;国庆节、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感恩先辈”主题教育活动;创办师生互助会,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些“感恩活动”从感性的品评,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灵的碰撞,让学生在活动中积蓄感恩情结,心存博爱。
涵养家国情怀,培育担当精神。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家国情怀是一种把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融合在一起的情怀。当代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更需要培育这份情怀,对家对国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感。
培育家国情怀,离不开学校文化的熏陶,更需要实践的养成。在当今和平时代,我们不必浴血奋战,不必为国抛头颅、洒热血,但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育家国情怀。组织学生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参观博物馆展览馆,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家国情怀,让“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思想落地生根。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让青少年胸怀报国之志,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用“中国精神”指引生命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把中国精神安放于内心,把中国精神付诸于行动,把中国精神传承给孩子!
(作者单位:广宁中学)
新闻推荐
西南街道青岐青龙岗村文武古庙涵育文明新风 三姓共用一祠 乡情愈久弥醇
青龙岗村刘氏宗祠于2013年在原址上重建,现名“文武古庙”,与青龙岗会堂相邻。/佛山日报记者洪海摄文/佛山日报...